提到日本的街道景觀,總令人印象深刻。從東京到京都,不論是現代化都市或傳統古城,都展現出獨特而和諧的景觀風貌。這樣的成果,來自於2004年制定的「景觀法」,再加上《自然公園法》、《都市計畫法》、《文化財保護法》等多項法規的整合,讓日本成功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保護得相當出色。從京都的傳統庭園到箱根的自然風光,無不展現出日本人對景觀的重視與細膩。
基隆景觀改造面臨新挑戰
台灣缺乏統一規範 各地各自發展
反觀台灣,從北到南雖展現出多元的城市風貌,但在景觀品質上仍存在顯著差異。由於缺乏統一的景觀法規,目前全台僅有少數縣市制定城市景觀相關自治條例,基隆是難得其中之一。
各地方政府依據在地特色發展不同的管理方式:
- 台北市著重歷史建築的保存活化
- 台南市強調古都風貌的維護
- 高雄市則採用都市設計競圖來提升城市品質
這種各自發展的模式,除了反映出地方特色,也突顯了缺乏統一規範的侷限。
基隆推動自治條例 港區面貌一新
港區面貌一新,居民有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隆市於2022年實施「基隆市國門廣場周邊地區城市景觀自治條例」,開始改善港區景觀。透過具體措施,仁三路、義一路等主要街道的老舊騎樓煥然一新,統一規劃的招牌取代了雜亂的廣告物,夜間照明也營造出獨特的港都特色。
都發處長謝孝昆表示:「透過建築物外觀改造進行市容美化,鼓勵屋主進行立面設施減量及美化,以提升水岸景觀品質。」市府提供優渥的補助措施,包括外牆立面整修最高可達100萬元,其他改善項目也有20萬元的補助上限。
政策面臨轉捩點 挑戰與機遇並存
新建物恐「長高長胖」影響視覺權
然而,根據聯合報報導,謝孝昆也坦言目前的自治條例仍有侷限。「未來老舊建物進行都更重建時,可能出現『長高長胖』的新建案,影響既有建物和民眾的視野權。」由於中央尚無專法規範,目前僅能仰賴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機制把關。
景觀母法立法不易,需因地制宜
談到未來可能制定的景觀母法,謝孝昆強調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他表示,由於各地需要維護的景觀特色不同,中央若要立法規範「景觀權」,必須審慎考量,並與地方充分討論,確認維護標的、執行方式,以及與現行都市計畫委員會權責的分工。
隨著首階段自治條例即將於今年2月到期,國土管理署表示,基隆市政府於113年4月10日報請內政部核定之「基隆市國門廣場周邊地區景觀自治條例」修正草案,名稱修正為「基隆市城市美化自治條例」,並修正多條條文內容計畫將範圍擴大至全市。但在缺乏上位法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管理新建物對既有景觀的影響,仍是一大挑戰。
景觀改造常見問題FAQs
台灣目前缺乏統一的景觀法規,對城市發展有何影響?
缺乏統一法規導致各地發展不一,難以形成整體的城市形象。此外,在都更等議題上,也容易產生衝突。
未來台灣的景觀法規發展方向為何?
未來台灣的景觀法規應朝向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方向前進。同時,也應注重民眾參與,共同打造美麗的居住環境。
延伸閱讀
買房首選城市竟是基隆?《Cheers雜誌》揭密基隆隱藏版好企業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