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和平島社靈廟,大約在每年農曆6月15日(三府王爺聖誕)前後擇日盛大舉行「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祭典,這項已登錄為基隆市定民俗文化資產的傳統儀式,不僅傳承兩百多年的宗教信仰,更展現了基隆獨特的海洋文化特色。不僅凝聚了在地居民的心,也向世人展現了基隆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和平島社靈廟王船祭:三府王爺海上遊江祈福平安
珍貴的文化資產 全台少見不燒王船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於2024年正式登錄為基隆市定民俗文化資產,由和平島社靈廟管理委員會擔任保存者。這項祭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王船屬於國內少數不燒不化、能下水航行的王船,在台灣王爺信仰中具有獨特色彩。
和平島社靈廟又稱三府王爺廟,位於原住民語稱為「Tuman」的社寮島上。據文史記載,社靈廟最初於1778年(乾隆43年)僅為草屋一間,1917年(大正6年)才遷到現址和一路144號以瓦屋蓋廟。這裡是福建移民來屯墾之前最早發展的基隆區域,擁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是基隆地區重要的宗教文化重地。
王爺海陸巡境,護佑基隆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
護佑漁民、佈施孤魂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祭典大約在每年農曆6月15日(三府王爺聖誕)前後擇日舉行。王船會載著三府王爺神像出海巡境,具體的遊江路線每年會依照當年度的規劃有所調整。通常會從和平島社靈廟出發,經正濱漁港且行經基隆周邊的漁港和海域,最後回到社靈廟舉行團拜。
廟宇主祀林、溫、傅三府王爺,三府王爺出巡採用乘坐王爺船的巡江方式,透過海上巡江除惡煞、保佑漁民豐收,也有佈施孤魂野鬼之意,體現了沿海地區特有的王爺信仰文化,反映出先民對海洋的敬畏與祈求平安的虔誠。

行舟:路上遊江
徒步巡禮,心靈洗滌
海上遊江結束後,王船會被移入特闢的王船廠內供奉安置,接著續辦陸上遊江儀式。路上巡江隊伍自和平島社靈廟走出,跨越和平橋進入正濱漁港區域,途經阿根那造船廠、正濱國宅、社寮橋,繞行八尺門漁港後再穿入和平島的舊街巷區,最後回到社靈廟。
整個路上遊江從中午開始,步行全程約4個多小時結束,乩童起駕相隨。無論晴雨,信眾都展現出極高的參與熱忱,沿途步行如同山海之間的心靈洗滌之旅。

完整的慶典系列活動
除了海上遊江和陸上遊江兩大核心儀式外,還包含了三府王爺遶境(出巡遶境)、宴王等一系列豐富的慶典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凝聚了在地社區的向心力,更完整展現了台灣傳統王爺信仰的深厚內涵。
三府王爺遶境:出巡遶境
王爺出巡遶境,為地方祈求消災解厄、庇佑平安,也是年度盛事之一,邀請各界共襄盛舉,一同體驗深具意義的文化傳承。

宴王
當晚將於廟內設宴,不僅款待來訪的友宮廟,更將無形眾神納入嘉賓之列,共同參與。隨著王爺乩身降駕、鐘鼓齊鳴,現場將舉行盛大的犒賞無形兵馬儀式,並設置多樣化的「消遣桌」供眾人娛樂。儀式結束後,王爺更將分送麵線、壽桃、餅乾及錢母,將福氣與喜悅分享給參與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珍貴的傳統曾因基隆港的築港與港務繁重等因素一度停辦,然而,在信徒們緊密的連結與不懈的努力下,最終得以重啟。這不僅彰顯了基隆豐富的海洋文化底蘊,也見證了在地居民對信仰與文化的深厚情誼。
獨特海洋文化:基隆在地實踐的亮點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不僅是一場宗教儀式,更是人類與文化、海洋交流互動下的具體實踐。這項祭典結合在地特有漁港人文特色及信仰,成為基隆市王爺信仰中的一大亮點,展示了在地獨有的文化色彩。
基隆市因獨特歷史人文特色,發展出地方獨有的民俗祭儀,展現豐沛的無形文化資產潛力。王爺海上遊江儀式的登錄保存,讓後代世人能夠走近、知悉、關注大時代下的在地文化,共同面對歷史的記憶。
文化傳承與觀光發展
這項珍貴的民俗文化資產不僅保存了台灣沿海地區的王爺信仰傳統,同時結合了基隆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成為北台灣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也為基隆文化觀光注入新的活力。
隨著登錄為市定民俗文化資產,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受到更高度的重視與保護,成為基隆市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促進地方的文化發展與傳續,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常見問題FAQs
王爺海上遊江的意義是什麼?
王爺海上遊江除了有「除惡煞、保佑漁民豐收」的寓意,也包含「佈施孤魂野鬼」的慈悲之意,體現了沿海地區特有的王爺信仰文化。
和平島的王船有什麼特別之處?
和平島的王船最大的特色是它屬於國內少數「不燒不化、能下水航行」的王船,這在台灣的王爺信仰中是相當獨特的。
和平島社靈廟的王船祭主要在什麼時候舉行?
和平島社靈廟的王船祭每年固定於農曆6月15日三府王爺聖誕期間盛大舉行。
延伸閱讀
基隆和平島社靈廟「王船祭」盛大舉行,網友近距離紀錄船隊出巡過程!
百年歷史!基隆海上遶境「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登錄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基隆百年老廟過年走春別錯過!盤點18間超過100歲的在地古廟,基隆最早媽祖廟在和平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