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基隆風俗民情,當然少不了歷史悠久的基隆共乘文化,國語一般稱作「叫客」,台語則稱為「撿客」。約莫起源於四五十年前,計程車司機為了招攬生意,會沿途對著路人按鳴喇叭,並且用單手比出1或2等數字(即可承載的人數),隨機詢問路人是否要拼車共乘,市區常見路線有大竿林線、和平島線、三中線及七堵線,車資由車內乘客共同分擔,平均每人一趟下來需花費25元至50元不等,價格雖高於市區公車,但和單獨包車相比仍便宜許多,因此成為許多國、高中和小資族的通勤首選。
基隆叫客
近幾年,隨著Uber的興起、各大計程車隊的數位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擴散,導致基隆叫客的班次逐漸式微,日前就有網友在 基隆人日常社團 詢問大家是否坐過叫客,沒想到意外勾起眾人青春回憶,接連留言:「唸書時期常坐」、「有,趕時間很方便」、「有啊,我一大兩小坐車,司機收我40元人超好」。

基隆共乘文化
其中就有網友提到,叫客早從四、五十年前便開始發展,而且收費相當實惠:「50年前我住和平島時就有撿客了」、「40年前上國小一年級就有叫客了,一人5元,那時公車好像是3元,叫(撿)客文化很久了」、「40年前從火車站回海洋大學很方便,4位同學一起叫,一輛車40元每人10元」、「小時候坐過,從安欄橋坐到火車站10元」、「基隆因為市區到各區,里程短,以前20年前很多,更早30年前更多,我小時候曾經跟人家坐撿客,為了湊一車再開,等了10到20分鐘」。
更有人分享起過去的搭乘趣事,他們回憶:「叫客到女中,同一個司機阿姨都會說冷笑話」、「叫客一路包車,司機臉都會臭臭」、「以前聽一位司機講他的記錄,從火車站到和平島這條線路,最高記錄單程一趟16人次,可見當時的景氣多好」、「中正路到循環站30元,結果下一位乘客說:『司機,吉祥大樓』,司機直接橫跨4線道停過去,我想司機心裡一定很乾」、「1986年從信二路稅捐處坐到客運站,1人10元,結果沿途都撿不到客,最後到客運站,司機就收我10元,真是印象深刻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基隆市區路線之外,就連台北部分地區也有提供定點共乘服務,包括台北火車站、聯合報、行天宮、忠孝復興、內湖、金山、瑞芳等地,費用根據各路程收費,基本落在50元、100元、150元、200元之間,甚至還有網友說道:「印象中以前去台北車站一個人35元」、「以前在大武崙也有計程車往台北,一個人40元」、「三十年前從台北南京東路一段搭到基隆火車站50元,還是颱風天的晚上9點30分,到了基隆大風大雨的,司機問車上的人住哪裡?我說祥豐街,他說他要回和平島,就讓我加價10元順道載回到祥豐街,基隆人真的是很有人情味」。

延伸閱讀
坐過這種車、剪過這種月票、拉過這種下車鈴?「懷舊公路局」喚起四五年級生回憶
盤點17位基隆藝人除了羅志祥、唐禹哲、吳怡霈、陳美鳳,快來認領你的鄰居或同學吧!
民國57年建造!隱身於高架橋下的基隆大德橋,網友表示:讀過成功國小的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