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西岸碼頭前,火車載送著滿滿貨物到港邊,工人們輪番卸下貨物。除了有常見的青壯年工人,碼頭旁還有些年紀較輕的身影。他們,是經過縝密課程訓練,準備到碼頭實習的學生。
李定旺,是當年其中一位小小的身影,現今已經退休二十餘年。他將娓娓道來這四十餘年來,在基隆碼頭的工作與生活。
碼頭子弟兵
民國 31 年出生的李定旺,於中學二年,加入碼頭工會與港務局共同成立的免費裝卸養成班,不僅讀書不用錢,每天早上還有學校免費發放牛奶與健素糖補充體力。
學校課程中,共有 29 項科別,除了普通學校有的科目,還多了裝卸學、木工、鉗工、航運大意與機械基礎學科等。學校老師大多來自中國,港務局課長以上職位多數住在高遠新村,和罾仔寮碼頭工人的居住地涇渭分明。
在裝卸養成班的前 2 年內,學生必須先學完 29 項科目,於最後 1 年中實地現場作業,老師會帶領學生進入碼頭現場實習。「在碼頭實習時,主要是觀看碼頭工人如何裝卸貨物,是不是和課本上教的一樣。我們有時也會幫忙抬麵粉包、牽引吊網,做不同勞力工作訓練體能。」李定旺說。
結束學業後,李定旺任職碼頭工會海上班長達 20 年,班長主要工作是處理雜貨物、散裝、原木船的裝卸,他們分別有不同種類貨物做法。
一直到民國 60 年左右,港務局成立貨櫃專班,李定旺這才轉調工作,並一路晉升至貨櫃班長職務。主要工作是負責裝載貨櫃,在碼頭與貨櫃船之間來回吊運貨物。
「班長的工作是負責分配該班工人工作崗位,我們逢年過節都沒有休息,碼頭工作幾乎是 24 小時不停歇,就連除夕夜都要工作到晚上八點,初二就要立即開工。」李定旺回憶。
當時碼頭前鋪設有鐵軌,能讓火車直接開入碼頭岸上裝卸貨,可以減少人員搬運,節省貨主工資費用。碼頭也區分成不同區域,負責各色貨物裝卸。例如較輕鬆的貨櫃區中,工人不需要付出太多勞力,又能分配較多工資;較辛苦的雜貨區裡,有許多需要透過人力裝載的貨物,如礦砂、礦石、惡臭貨等。為了公平起見,每一區的工人會交替輪班。
除了日常工作外,碼頭工人的生活,也反應出當年基隆的生活景況。
碼頭工人的日常
「有時中午,我們會在工作場所吃飯,俗稱報飯,我們不喜歡吃稀飯、麵食,最喜歡吃飯配瓜仔肉和青菜,才能夠吃飽有體力工作。」李定旺說。
李定旺下班後,有時會和同仁去茶店喝小酒。茶店裡有泡茶、酒,以及簡單的菜餚,並會有小姐陪喝酒聊天,偶爾會有小販拿著藤編籃來販售雞鴨肉食,這是當時碼頭工人最主要的娛樂項目。
特別的是,碼頭附近開設有許多當鋪,這是因為有些碼頭工人有賭博習慣,當輸錢被債主討債時,會到當鋪點當東西換錢。
李定旺除了平時和同仁喝點小酒,當大甲媽祖出巡時,還會和其他來自中部的工人一同請假,一起到廟裡扛媽祖出巡。李定旺對於宮廟的活動參與,退休以後仍不曾間斷。
退休後的生活
李定旺從小和其他工人住在罾仔寮,在退休以後,除了繼續參與宮廟活動,也期許地方上能有一些改變。
「我希望罾仔寮可以發展無煙囪觀光工廠,變得跟九份一樣,有人潮才有錢潮,我們在地退休居民也能開設小店賣小吃、肉粽、冰淇淋、手作品等,甚至開設民宿賺點錢。可惜政府一直沒動作,這十幾年來罾仔寮幾乎沒有什麼新發展。」李定旺感到可惜地說。
李定旺從年輕時候開始在碼頭工作,經歷過海上班、貨櫃專班的工作,一路到碼頭改制才退休。他也期待住了一輩子的罾仔寮,能有新的發展,讓曾經熱鬧非凡的基隆西岸能有新的生機。
同場加映:
罾仔寮住民生活一景|西岸曾是不夜城,76歲林德旺見證碼頭工人的日與夜
港務局大家長追憶下崗日常|罾仔寮的氣味:飯味、鮮蝦、柏油與痱子粉
羅予廷里長轉被動為主動|為罾仔寮形塑模範社區標竿,翻轉山城新景象
李芊瑤的外地視角|從熱鬧市區到山城落地生根,驚見猴子、鼬獾、領角鴞
責任編輯:Joyce Lu|核稿編輯:Alin Liao
執行策劃 /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住宅及都更科/陳嫺儒提供
本文由基隆海嗨編輯部整理,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