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裡的基隆,OMG〜總是異常感到悶熱,尤其在基隆港週遭,每次下了車,我肯定先聞到一股略帶酸臭的氣味瀰漫在空氣分子中,不是太舒服,而且基隆的道路也特別擁擠,小條、啊雜,單行道也多,來往的車流,有時坐公車只不過光等一個街口的紅燈,就可能塞到一個無語問蒼天的境界,此時心裡會想著:「還不如用走的都已到家爽爽吹冷氣了……」。
關於基隆很常下雨的傳說也是真的,就算現在下的頻率已不像小時候感覺那樣印象頻繁,但還是挺長的,遇梅雨季更明顯,又悶又潮濕,每戶人家通常至少得備個3到4台除濕機才夠,往往是出門上班前開機,晚上回來就水滿,不負「雨都」盛名。
市容與交通規劃雖然遲遲未有進步,頗可惜,但這幾年的特色小店倒是發展不少,許多外地人都會考慮來這開店,其中又以咖啡店居多,據說是全台密度之最。看中的,不外乎是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比如其中一間「Loka Cafe」,鄰近基隆港,看網媒採訪過這位高瘦帥的年輕老闆,他就是每天自己從台北新店的家大老遠騎車來往基隆開店、閉店,而要不是店對面的港務局重新將建築物蓋得更高,不然其實只要坐在窗邊,你時不時就可以看到大船入港的過程。
基隆依山傍海的地方也很多:和平島、忘憂谷、海門天險、中正公園、情人湖、 八斗子、東北角的濱海公路、潮境公園……離台北不遠,卻有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海天一色的美景可看。台北到基隆真的不遠,很多台北人都誤會,其實如果高速公路沒有塞車的話,車程大概只要30分內就可到,比你從北車搭捷運到淡水還快;可若塞車就是一個「煩」字形容,可能在車上瞌睡一小時醒來都還卡在高速公路上。
關於吃、關於食物,我也絕對不是一位每到週末就會跑出門去尋找吃吃喝喝的內行老饕,老是那幾間吃慣的店在輪,但道地的小吃卻也是身為基隆人的我的驕傲,廟口夜市的幾間排隊名店就不多說,「阿華炒麵」即便在如此之高溫的現在依舊排到天荒地老,但小聲告訴你,我其實一次也沒吃過,誰叫人實在過多,真心沒法頂著烈陽排隊等叫號。
至於牛肉麵嘛……Sorry lo〜基隆人還是覺得基隆的好吃, 我家三沙灣附近就有一間也是開了超久的「中船原汁牛肉麵」,一百元就綽綽有餘,肉大塊、麵Q彈,對某些講究吃的人來說,也許不是頂好吃,但就人情味十足。
另外還有幾間攤販也真的是從小到大都還一直存在著:沿著田寮河旁的麵線羹、肉圓和油粿,一直記不得這三間的正確店名,但每當我小學週六補完何嘉仁後,有時就會來這外帶晚餐或現場坐著吃。
開在基隆舊火車站旁的「劉家50年老店臭豆腐」,遠遠記得第一代老闆年輕時總會推著一台老拖車在車站對面的騎樓下賣臭豆腐、魷魚羹湯什麼的,直到後來就搬到現在這個位置,一間簡陋的室內店,兩位兒子一起接手幫忙;廟口附近的「放屁豆」攤車也是阿,其實就是用炭火烤的「豌豆」,只是基隆人都會笑稱「放屁豆」,可能是因為每每吃完就很容易噗一聲地,從早期阿嬤開始到現在都已經由孫女幫她賣了,印象裡的20元還25元變成30元一包,雖然價格微調,但滋味還是記憶中不變的碳烤香。
不喜歡基隆?覺得天氣很悶、覺得交通混亂擁擠、覺得路小條髒又難走……都沒關係,OK的〜反正就跟人一樣,有人喜歡你,就也一定有人討厭你。總之,基隆於我心裡,就是有著很深的羈絆感,而那種情感,伴隨著個人成長記憶、陪著我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