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早在1950到1970年代,基隆進出口貿易達全盛時期,大街上充滿濃濃的異國風情,不僅委託行、酒吧、娛樂產業蓬勃發展,就連「咖啡文化」也一步一步的崛起。本文出自於《克拉克的基隆小旅行》,詳原文請點此。
不知是否地狹人稠之緣故,基隆的咖啡店密度,或許已成全台之最。有位在半山腰的、有在臨海第一排的、有在擁擠的巷弄間、藏在傳統菜市場之中的,卻也有走出家門轉個彎就到的街邊騎樓……新舊並俱。至於喝咖啡的年齡層範圍也相當廣泛,無論是長輩們常常透早就相聚圍坐一桌啜飲、大聊是非;還是像我們這種偏好週末找間漂亮的文青咖啡店,一邊優雅吃著下午茶,然後拍照、打卡上傳好修過圖的假掰網美照。
彷彿對基隆人而言,『喝咖啡』根本不成難事,更不值得拿來當作是一種『我的生活多有檔次』的炫耀。就像我家,每天早起,家人就會先用著陽春型的咖啡壺煮好每人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伴早餐喝。看似悠悠哉哉的醒腦儀式,卻成了我和家人的固定日常。
尤其這兩、三年,一間間新興的質感咖啡廳如雨後春筍般地到處開,店數量變得更多,也讓我們的選擇又更豐富了些。
而這一切源由,或許可回溯到過去美軍船艦停靠基隆港所起。
在美國參與越戰時期,當時的基隆,時常就被駐越美軍們用作休息、停靠之地。也因此,有許多來自美國的休閒生活型態,亦漸漸地被引進,相繼為這座濱海城市帶來了新的行業發展,如:委託行、酒吧還是孝一路與忠四路交叉口週遭的「牛仔街」等。
如今只需簡單動動手指、輸入卡號、按個滑鼠鍵,不出一會兒即可下單來自全世界各種商品的現代,我們應該很難想像,曾經,台灣各地的買家們全湧入基隆的委託行盛況,就為搶先入手從外國來的高檔舶來品。僅存的幾間老字號,也不禁感嘆著當年的熱鬧早已不復存在,現只是把營業當退休樂趣,有客人上門,就便宜賣出。
而咖啡,便也是從那時開始,友人與我分享,美軍因怕生活水土不服,總會隨身攜帶咖啡豆及機器來煮,雖說能藉此彌補些鄉愁味,卻也感到有些不便。
日子久了,基隆的店家老闆們,率先察覺到「喝咖啡」背後潛藏的龐大商機,進而爭相進口各產地的咖啡豆,好賣給(滿足)那些習慣「ㄧ日之計在於『喝咖啡』」的美軍及船員們,乃至基隆跟咖啡文化的養成、演變,就這麼愈發蓬勃到現在。
所以啊~你可不要看基隆『好似』最近才一頭熱,或是半路出家地積極投入這項已市場飽和過度的產業。早在此前,基隆人的「喝咖啡文化」就已行之有年很久囉~
關於「咖啡」二三事,基隆可稱得上真正的行家呢(驕傲貌)。
這篇主要只是想分享基隆與咖啡文化的淵源深長與密集度。於是就將我手機現有的照片配上文字敘述,並不是真的要盤點基隆的咖啡店數量。畢竟怎麼可能數的完?當然還有超多間沒去過的,待我一一探索。
同場加映:
走進舶來品名店挖寶!基隆「委託行街區」曾是全台最摩登的購物商圈|獨立觀點
錶不只是錶!來到基隆傳統錶行覓尋復古錶,從腕間感受歷久彌新的永恆美|獨立觀點
走過34年歲月!見證基隆地標「大麥」熄燈,自由女神像、溜滑梯、彩色球池勾起回憶|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