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潮境海灣外的海面上突然聚集超過50艘漁船?原來是大家都在捕撈剝皮魚,讓海灣西側變得非常熱鬧!不少前來基隆恐龍AR生態公園的遊客紛紛駐足好奇,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表示,自2020年產量減少後,沉寂四年的剝皮魚今年迎來了大豐收。
剝皮魚大豐收 基隆潮境海灣熱鬧登場
東北季風來襲 漁船SUP齊聚一堂
深秋的東北季風吹來,讓潮境海灣出現了SUP、漁船、遊艇等滿滿的身影,大家都在忙著捕撈剝皮魚。連來訪的遊客也覺得很新鮮,紛紛好奇地問:「這些船都在做什麼呢?」原來,剝皮魚今年大量出現,漁民和釣客從早到晚都忙著在海上捕魚。
剝皮魚大豐收 代表海洋生態穩定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剝皮魚群數量的大幅增加,顯示海灣的生態穩定。2020年潮境海灣曾經歷一波大豐收,隨後數年漁獲量減少,如今的再度豐收實屬罕見。連近海釣客也能輕鬆釣到剝皮魚,讓人驚訝不已。
剝皮魚好吃又營養 老少皆宜
剝皮魚是單棘魨科的魚類,全世界有32屬102種,而台灣記錄了其中14屬26種。它們主要吃水母、藻類和無脊椎動物。因為剝皮魚的外皮較厚,需要在食用前去除,所以大家都叫它「剝皮魚」。其肉質潔白細緻,沒有腥味且無暗刺,適合老幼食用,無論乾煎或煮湯,都十分受歡迎。
海科館提醒 適量捕撈顧生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指出,剝皮魚並非保育魚種,也不是禁捕魚類,是基隆秋季的主要漁獲之一。然而,雖然今年產量豐富,館方仍呼籲漁民與釣客適量捕撈,以維持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確保未來能夠持續享用這些豐富的漁產。
推廣食魚文化 教育展覽引發討論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食魚文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今年在潮境智能海洋館推出了微型展覽「聰明的選擇魚」,結合2024年臺灣科學節的主題,邀請大眾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如何成為聰明的魚類消費者,讓保育與食魚文化結合,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這也是今年臺灣科學節的一部分,想知道更多展覽訊息的朋友,記得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官網查詢!
剝皮魚常見問題FAQs
為什麼今年剝皮魚會大豐收?
今年剝皮魚的豐收與海洋生態的穩定有關,顯示海灣環境適合其繁殖。
什麼是剝皮魚?它有哪些特徵?
剝皮魚屬於單棘魨科,肉質潔白細緻,無腥味,且外皮較厚,需要去皮後才能食用。
漁民在捕撈剝皮魚時有何注意事項?
漁民應遵守捕撈規範,適量捕撈以維護海洋生態的平衡,確保未來的資源持續供應。
延伸閱讀
基隆室內景點「潮境智能海洋館」這樣玩!花園鰻、水母、魟魚、熊貓小丑魚成智能館亮點
試營運延長10月底前免費玩!親子同樂新選擇「基隆恐龍AR生態園區」潮境公園變身侏儸紀
基隆潮境、望海巷海藻季替沿岸增添色彩,想採摘海菜還得「提前一年」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