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天燈,南有蜂炮,基隆也有「炮獅」。台灣元宵節的慶祝方式五花八門,像是「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中火旁龍」,而基隆過去也有超有特色的「炮獅」,每年元宵夜都炸得熱鬧滾滾!這個傳統大約從五○、六○年代開始,原本是獅團在大年初五開工時到店家門口舞獅討紅包,但因為來拜年的獅團太多,商家乾脆用鞭炮炸舞獅,變成一種獨特的挑戰,也就是「炮獅」,也叫「炮獅錔」!
基隆炮獅錔:煙火中的舞獅競技
震撼視覺與聽覺的「炸獅」盛會
基隆炮獅的起源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基隆因漁業及商業蓬勃發展,每逢大年初五開工日,各個國術館的「拳頭師」會組成舞獅團,到商家門口表演並索取紅包。商家為了增添趣味性,創意地想出以鞭炮炸獅的方式,讓舞獅團必須通過「炮火考驗」才能獲得紅包。
![炮獅錔](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S__4358223_0.jpg)
舞獅團跑到店家門口舞獅求吉利,店家則準備一大堆鞭炮狂炸舞獅,考驗舞獅師傅的耐力跟膽量。據說被炸得越久、店家生意越旺,於是大家比誰的鞭炮多、炮火猛,場面超級壯觀!
這種熱鬧的景象特別常見在基隆的商業區,像是孝一路崁仔頂漁市、孝二路委託行、愛三路商店街等商家密集處。商家們會在門口擺放小火爐,點燃排炮、串炮來轟炸獅陣,而舞獅師父只用棉花塞住耳朵就徒手演出,展現驚人的勇氣與技巧。
從傳統習俗到市府主辦的「炮獅錔」
由於活動具有相當的危險性,舞獅者常被炸傷,加上環境污染與高昂的鞭炮成本等因素,這項特色活動逐漸式微。
直到2005年(民國94年),在基隆市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復辦「基隆元宵暝炮獅」活動,將原本自發性的傳統習俗轉變為官方主辦的大型慶典,由西定路聚樂社獅團擔綱演出,不再只是為了討紅包,而是成為推廣基隆在地特色的文化展演。當年活動熱鬧非凡,民眾可以親身體驗擲炮闖關秀、炮獅武技秀等精彩表演,甚至有人直呼:「場面不輸台南鹽水蜂炮,刺激度百分百!」
![炮獅](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messageImage_1738910787082.jpg)
炮獅錔為何沒落?
2012年(龍年)是基隆炮獅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活動,首度在文化中心前封街舉辦,內容包括民眾祈福連炮秀、炮獅武技秀、炮獅炮手對打秀等,最終的「轟炸獅王」更讓數千名觀眾驚嘆連連。可惜的是,由於舞者容易受傷,加上鞭炮成本高,以及市府財政困難,2013年後這項活動便被迫停辦,成為基隆元宵節的一段珍貴回憶。
![](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S__4358220_0.jpg)
炮獅錔的沒落主要有以下原因:
- 安全問題: 舞獅者容易被鞭炮炸傷,造成人身安全隱患。
- 環境污染: 大量鞭炮燃放對環境造成污染。
- 成本高昂: 購買鞭炮的成本很高,對主辦單位造成經濟壓力。
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炮獅的演出了,但對很多基隆老一輩來說,那種鞭炮聲響徹雲霄、煙霧瀰漫的熱鬧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這不只是一項表演,更是基隆人共同的回憶,見證了這座港都最風光的歲月。
炮獅錔常見問題FAQs
什麼是炮獅錔?
炮獅錔是一種獨特的民俗表演,將舞獅與鞭炮結合,舞獅者在一片火光中舞動,展現高超的技巧和膽識。
為何炮獅錔會消失?
炮獅錔的消失主要由於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和成本過高等原因。
炮獅錔對基隆有什麼意義?
炮獅錔是基隆人共同的回憶,代表著基隆的傳統文化、商業繁榮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延伸閱讀
璀璨元宵夜!2025七堵煙火嘉年華2/8登場,周邊交通管制資訊報你知
與小龍FUN天燈!2025平溪天燈節交通攻略:基隆公車駁到十分,輕鬆賞天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