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雖然以豐富的街頭美食聞名,但提到「飲茶文化」,卻似乎總是少了點什麼。有網友在「基隆人日常社團」貼出西門町香滿樓的照片並感嘆:「基隆要是有個飲茶多好」,激起基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懷念過去的港式飲茶時光,有人吐槽在地消費力不足,更有人直言:「基隆開什麼倒什麼,想吃好的還是去台北吧!」究竟基隆飲茶為何如此難以立足?讓我們從網友的回應中一探究竟。
基隆飲茶的過去與現在
曾經的輝煌時光
不少老基隆人回憶,基隆曾有過屬於自己的飲茶時光。例如「長榮桂冠酒店」當年以手推車式服務聞名,讓饕客一邊享受熱氣騰騰的燒賣和叉燒包,一邊感受港式茶肆的熱鬧氛圍,可惜停賣後人氣不再;還有「吉祥大樓2樓的金鴻記港式飲茶」,點心班底雖不錯,卻因經營不善而收攤。這些曾經的飲茶地標,如今多數成為回憶,網友感嘆:「以前有啊,只不過都倒了。」

新氣息的到來
不過,飲茶文化在基隆並未完全消失。例如位於中正區的「要塞司令部」,這座日治時期的古蹟在2022年修復後轉型為「司令大院子」,一樓的「司令茶餐廳」於2023年底開幕,提供港式點心與茶飲服務。雖然不是傳統老店,但它為基隆帶來一抹新氣息。
此外,還有網友提到基隆有連鎖品牌「檀島」,只是與台北西門町超過四十年歷史的「金獅樓港式飲茶」相比,總覺得少了那份正宗港味。「推車式飲茶在台北都快沒了,基隆以前還有這種服務,現在真是難尋。」

為什麼基隆飲茶總站不住腳?
消費力與口味的雙重挑戰
然而,基隆飲茶的發展似乎不只是經營問題,更多網友將矛頭指向在地消費文化。「基隆好吃的東西太多,一出門什麼都有,難吃的財團只想賺錢,肯定收攤!」有人直言,基隆人習慣了價格親民的小火鍋、簡餐或乾麵,對價格偏高、精緻度要求高的飲茶接受度不高。「口味跟台北本店差很多,價格又太高,還是乾麵好吃!」這樣的評論屢見不鮮。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基隆這種低端消費能力,長年競爭力吊車尾,然後又不想承認自己沒消費力。」甚至連知名連鎖品牌「雙月」都撤出基隆市場,讓人感慨:「不夠好吃、不夠便宜,在基隆活不下去哦!」相較於台北動輒數百元的飲茶人均消費,基隆人似乎更偏好花小錢就能吃飽的選擇。

推車飲茶的吸引力與挑戰
有趣的是,不少網友認為,如果基隆能有一間「推車式飲茶」,或許還有翻身的機會。「推車真的稀有,開一間應該能吸引不少人!」有人樂觀表示,但隨即補上一句:「也要好吃就是。」這句話道出了基隆飲食市場的現實:新奇固然能吸引目光,但品質與價格才是生存關鍵。即便是新開的「司令茶餐廳」,若想長久經營,恐怕也得面對基隆人挑剔的味蕾與荷包。

基隆飲茶的未來在哪?
從網友的討論中不難看出,基隆的飲茶文化既承載了老一輩的懷舊情懷,也反映了當代消費習慣的轉變。有人建議:「想吃餐廳還是去台北吧!」也有人幽默吐槽:「基隆人消費力不足,窮鬼一堆,別害人開店了。」然而,正如一位網友所說,若能有一間價格合理、味道道地的推車式飲茶餐廳,搭配基隆獨特的港口風情,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司令茶餐廳」的出現,或許是個新起點,但能否成為基隆人心中真正的「飲茶好去處」,還有待時間驗證。
原文截圖如下:
Whero Tung 在 基隆人日常社團 發文:
網友表示:
- 「西門町超過四十年的金獅樓港式飲茶,正宗港點超讚!」
- 「沒有像京星這樣道地的」
- 「基隆只有小火鍋和簡餐能活得最久」
- 「不夠好吃不夠便宜活不下去哦」
- 「推車式飲茶好像很少了」
- 「推車台北都快沒了」
- 「推車真的稀有,開一間應該能吸引不少人(也要好吃就是」
- 「基隆人吃乾麵就好了」
基隆飲茶常見問題FAQs
延伸閱讀
基隆港好食城「檀島基隆店」香港茶餐廳,網友:吃港式點心配海景
網友許願基隆連鎖餐廳!最多人期待港式飲茶、Buffet、量販店進駐生活圈
基隆人最希望哪些品牌進駐?GU、IKEA、小北百貨全都在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