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靠海吃海,飲食當中不乏「魚漿」製成的加工食品,例如吉古拉、天婦羅、燒賣和豆干包等等「基隆魚漿料理」。基隆新鮮海產處理過後,邊邊角角的魚肉成了製作魚漿的最佳原料,製作出的食品魚味濃厚、口感紮實,而這些食品當中,還融合了日本、福州、廣東和基隆等地的文化。
基隆魚漿料理
吉古拉

外地人第一次聽到「吉古拉」應該是滿頭問號,其實吉古拉是從「竹輪」的日文發音而來,由日本人傳入台灣。不過就外觀而言,吉古拉與外縣市常見的竹輪還是有所不同,吉古拉較細長,口感也較有嚼勁,而竹輪則是厚實,口感比較像魚丸,這兩者各有自己的愛好者。
不過基隆手工現烤的吉古拉外皮酥脆,魚肉的鮮味在嘴裡散開,是其他地方較難嘗到的好滋味。且在地人不只會單吃吉古拉,在外用餐點什錦炒麵,幾乎都會看到吉古拉的身影,甚至不少家庭炒菜時,也會加入切片的吉古拉,可以說是相當百搭的食材。
天婦羅

由魚漿製成的食品,還有「天婦羅」!天婦羅在日本普遍指的是蔬菜或魚肉等食材,裹上麵包粉和蛋液油炸而成的食物;但在台灣無論是天婦羅,或是發音相近的「甜不辣」,指的都是魚漿製成的油炸食品,形狀包括圓餅狀、長條狀,甚至是不規則狀,而口味也相當多變,除了純魚漿,還可以加入蔬菜或是其他海鮮,如蝦、魷魚等。
豆干包&魚丸

「豆干包」乍聽之下和魚漿沒有什麼關係,但上桌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道將豬肉內餡鑲進豆腐裡,再用於將封口製成的料理,無論是沾上基隆特產辣醬乾吃,或是加在湯裡和魚丸、冬粉一同食用,都別有一番風味。看到豆干包的外型,原以為是淡水阿給相似的食物,沒想到深入了解才知道,其實豆干包更像油豆腐版的「福州魚丸」。福州魚丸以包餡知名,但基隆地區普遍對包有內餡的魚丸接受度不高,因此來自福州的師傅將餡料鑲進豆腐,再以魚漿封口,創造出獨特的豆干包料理,也因此基隆的魚丸大多就不包餡了。
燒賣

來基隆吃過「燒賣」的民眾,可能會驚呼:這裡的燒賣怎麼各個都是大塊頭!配上基隆特有辣醬,吃上一兩顆就會有飽足感。和香港茶樓常見的燒賣雷同,基隆燒賣也是用魚漿製成,只是配上在地「呷粗飽」的文化底蘊,精緻的港式點心,在基隆卻成了粗曠豪邁的平價小吃。
魚餃

火鍋料常見的「魚餃」,也是常見的魚漿製品,而你只要在網路上搜尋基隆魚餃,清一色都會跳出「三記魚餃」,可見它有多出名!根據三記魚餃官網敘述,創始人來自廣東汕頭,當年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時,把家傳製魚漿的方法一併帶了過來,之後更加入蝦仁,花枝,沙茶醬,香菇,咖哩,研發出多種不同口味,除了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也是不少外縣市民眾來到基隆的必買伴手禮之一。
延伸閱讀
創立於民國37年的老店「大白鯊魚丸」位在慶安宮媽祖廟對面,讓大家24小時都能吃到豆干包
平價親民好滋味!基隆劉銘傳路「老店豆干包」米粉雙拼綜合麵,加點自製辣醬更完美!
用料實在!「台灣小吃」燒賣個頭大、微辣醬料獨特,網友:麵線、羹湯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