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砲台是許多遊客來到基隆的必訪景點之一,但基隆有幾個砲台呢?作為最北端城市,基隆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僅有天然的海港,又有群山包圍,進可攻、退可守,是最佳戰略要地,也因此留下不少戰事相關設施,當中最多的就是砲台!有網友在 基隆人日常社團 中發文,分享一日走訪基隆9座開放民眾參觀的砲台經歷,並表示「挑戰~基隆一日九砲,由二沙灣開始,碇內結束、共花了7小時45分」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網友討論。不少網友表示,身為基隆在地人,這些基隆砲台還沒有全部都去過,「哇!好多我都沒去過耶」、「碇內住很久了,不知道有砲台 」、「我老基隆人都沒全部去過」。
基隆砲台-跟著在地人走訪9座守護台灣的百年要塞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壽山路
「二沙灣砲台」乍聽之下似乎有些陌生,但如果告訴你,其實就是知名歷史古蹟「海門天險」,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有聽過吧!海門天險因為石門上刻有「海門天險」四個字而得名,當中設有兩座砲台,包括「二沙灣北砲台」與「二沙灣東砲台」。最早建造的砲台,創建年代約在西元1840年,清朝與英國爆發鴉片戰爭時,但之後砲台被毀,目前看到的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部隊,在西元1885年,清法戰爭後考量基隆位處要塞,因而聘德國人鮑恩士監造、構建的新式砲台,深具歷史價值。
二沙灣砲台位處高地,民眾來此可以體驗當時清兵居高臨下的廣闊視野,加上全區步道林木密布,有豐富自然景觀,且鄰近中正公園,除了參觀古蹟,也適合一家大小來此漫步放鬆、休憩。
頂石閣砲台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榮街88號(正濱國中校門口旁階梯)
「頂石閣砲台」因相關文獻極少,堪稱是基隆最神秘的砲台,具體修建時間已不得而知,目前研究認為大約落在1886年之後,與二沙灣、社寮砲台建造年代相近。這座頂石閣砲台為洋式砲台,前後具有兩層的磚造卷拱,與劉銘傳時期台灣其它地區所建之新式砲台相近,是清領時期特有的建築特色。
但由於長久的閒置未受重視,1999年基隆海軍醫院擴建,以及正濱國中校門大道興築,頂石閣砲台部份相關建築遭到破壞。整個砲台的砲座與連接的營舍、通道被去除大半,只保存地下碉堡部分。
社寮砲台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2巷底
「社寮砲台」位於和平島上,分為東砲台及西砲台,最早建立於西班牙殖民時期,歷經了西班牙、荷蘭時期、鄭氏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二戰後等階段的發展,是台灣地區所有軍事遺構的僅存案例。
根據國家文化資產網,社寮砲台分為3個重要時期的古蹟元素:
- 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來到基隆後,在和平島上建造了聖薩爾瓦多城作為防禦要塞。
- 清法戰爭後,台灣巡撫劉銘傳在1886年新建社寮砲台,並於1891年竣工。
- 日治時期,因應日俄戰事準備,由築城部本部負責砲台設計,築城部基隆支部負責工事執行,建築工事於1903年完成,備砲工事則於1904年竣工。
來到和平島觀光的民眾,可以順路走訪社寮砲台,但目前只有東砲台開放民眾參觀,西砲台則分別由國防部軍備局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屬於軍事管制區,不開放參觀。
槓子寮砲台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教忠街141巷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港東側的槓子寮山頭,也就是海洋大學的後山上,是基隆現存砲台古蹟中,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根據文獻記載,槓仔寮砲台是日治時期所建的新式砲台之一,大約在1900年左右興建,是監控八斗子海面船隻的要塞基地;不過有一說是在日本人尚未興建之前,清領末期就已經有簡單的砲台存在。
槓子寮砲台所在的槓子寮山,是基隆「大武崙山」、「槓子寮山」、「紅淡山」、「姜子寮山」4座小百岳的其中一座,也是當中海拔最低的,只有163公尺;龍崗步道全長約2公里,步行約30到40分鐘即可登頂,是山友認為最親民、易爬的一座山。
四腳亭砲台(深澳坑砲台)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瑞亭段1、66及76地號
「四腳亭砲台」舊稱深澳堡壘或深澳坑砲台,雖然隸屬新北市瑞芳區,但實際上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和基隆市的交接處,是日治時期因應日俄戰爭修建的防禦工程之一,始建於1901年,並在1903年竣工,是新北市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內陸型砲台。
不過隨著日本在台防禦形式改變,四腳亭砲台在1932年除籍,並撤除相關火砲設施,但在國民政府來台接管後,四腳亭砲台並未被國軍接收,加上無人使用而日漸殘破,直到2004年進行古蹟修復,才逐漸變為現在的樣貌。
獅球嶺砲台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獅球路48巷
「獅球嶺砲台」是基隆市現存古砲台中,唯一地處市中心的,也是高度最高的一座。建造於西元1884年,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為鞏固海防,抵禦法軍入侵所建,是據守基隆通往台北盆地的最後一道防線。
獅球嶺砲台格局分為西、中、東三個區域,日治時期過後,逐漸失去軍事功能,目前砲台僅存石造指揮所一座、砲座與彈藥庫,保存範圍以中砲台為主,由於地勢較高,視野良好,可以俯瞰整個基隆市區,最遠還能看見基隆嶼,現今已成為不少民眾喜愛的觀景勝地。
大武崙砲台
地址: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邊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小百岳之一的大武崙山上;清領時期,因應鴉片戰爭與清法戰爭,在大武崙附近設防。但現存砲台是在1900年,日治時期因應日俄戰爭而修建的,並在1938年除籍、停用。
整座堡壘包括砲座區、營舍、彈藥庫、觀測所等,原貌保留相對完整,此外,大武崙砲台鄰近「情人湖公園」,是基隆僅有的高地湖泊,因為有一大一小兩個相連的湖泊,看起來就像情人互相依偎,因此而得名;情人湖還有一個相當浪漫的傳說:據說情人到此遊玩,只要攜手一起走過湖面上的「情人橋」,就會有好的姻緣,也因此許多新人會特地來到這裡拍攝婚紗照。
白米甕砲台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光華路37巷
「白米甕砲台」歷史久遠,最早是在3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以及荷蘭佔據時期就已經設置,因此也被稱為「荷蘭城砲台」,現今樣貌則是日治時期改建而成的。在二戰後配合基隆要塞縮減計畫,白米甕砲台在1957年撤除駐軍並報廢。
白米甕砲台對許多遊客來說是相對冷門的景點,但其實2008年熱播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曾到這裡取景過,因為鄰近協和火力發電廠,因此也能從砲台看到的三支大煙囪。
碇內尖砲台(碇內砲台)
地址:基隆市暖暖區暖東產業道路旁
「碇內尖砲台」或稱「碇內砲台」,位於基隆市暖暖區與新北市瑞芳區交界,和前述幾座保存完整的砲台不同,碇內尖砲台遺址只用簡易的石塊砌造,不過圓狀的垣壘與長條狀的塹壕輪廓仍明顯可見。與這座砲台建造史相關的文獻較少,大約是在清法戰爭爆發時,為了抵禦法軍而建的。
砲台所在的山頭,視野良好,山腳下高樓密屋,就是基隆河畔的碇內社區;原先通往山上的路況不好,需要藉由繩索才能爬上陡峭的山路,鮮少會有遊客來訪。不過在碇內社區發展協會協調下,社區居民互助自力鋪設石板,完成一條適合大眾探訪的景觀步道,也讓碇內尖成為一座容易親近的山。
基隆砲台地圖
名稱 | 地點 |
---|---|
二沙灣砲台 (海門天險) | 基隆市中正區壽山路 |
頂石閣砲台 | 基隆市中正區正榮街88號(正濱國中校門口旁階梯) |
社寮砲台 | 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2巷底 |
槓子寮砲台 | 基隆市信義區教忠街141巷 |
四腳亭砲台 (深澳坑砲台) | 新北市瑞芳區瑞亭段1、66及76地號 |
獅球嶺砲台 | 基隆市仁愛區獅球路48巷 |
大武崙砲台 | 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邊 |
白米甕砲台 | 基隆市中山區光華路37巷 |
碇內尖砲台 (碇內砲台) | 基隆市暖暖區暖東產業道路旁 |
相信除了在地人不太了解,一定也有許多外縣市的民眾不清楚,這些基隆砲台背後的歷史故事,下次來基隆旅遊時,除了去廟口夜市和潮境公園等景點,不妨也跟著網友分享的砲台地圖走一遭,也許會對基隆這座城市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常見問題 FAQs
基隆人日常社團中提到的9座砲台分別是哪些?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頂石閣砲台、社寮砲台、槓子寮砲台、四腳亭砲台(深澳坑砲台)、獅球嶺砲台、大武崙砲台、白米甕砲台、碇內尖砲台(碇內砲台)
如何前往基隆的砲台旅遊路線?
可以參考文中網友提供的路線,也依照個人行程安派分次前往。
基隆砲台有何歷史背景和重要性?
基隆不僅有天然的海港,又有群山包圍,進可攻、退可守,是最佳戰略要地,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留下不少戰事相關設施。
延伸閱讀
來一場健康之旅!「情人湖公園」徜徉在森林芬多精中,一次飽覽山海美景
懸崖上的「暗砲台」!當地人訝異驚呼:住基隆這麼久,不知道有這麼酷的地方
封存歷史的長廊! 獅球嶺隧道古蹟拚修復,網友:頗具歷史知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