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附近海域盛產「河豚(也寫作:河魨)」,常有釣魚民眾分享釣到河豚的經歷,不過許多人都不曉得,河豚種類繁多,當中有不少體內都含有「毒素」,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自行烹煮、食用,可能會出現手、腳、口舌麻痺等中毒症狀,嚴重一點甚至可能為此丟了性命,建議民眾若釣到河豚,或是收到親友贈送的河豚,應交由專門處理的店家或廚師烹調,若無專業人士在場則避免食用,以免中毒事件發生。
如何避免河豚中毒?
認識河豚毒
在台灣近海的河豚品種多達30多種,共同特點是遇到危險時,會將肚子漲大來嚇走敵人,由於河豚肉味道鮮美,不少日本料理或熱炒店都喜歡將其製成料理來招待顧客,也有釣客會帶回家烹飪,而新聞當中常看見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大多是因為民眾不知道自己吃的河豚種類,或是吃到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而中毒。
河豚毒特性:
- 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
-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且2至3毫克(mg)就足以致人於死。
- 河豚毒除存在河豚體內外,某些種類的螃蟹、蝦虎、青蛙、蠑螈、貝類及螺類等亦含有河豚毒。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河豚因種類、地域及季節不同而有毒性強弱之分,其中內臟、皮膚多半含有強毒、劇毒,部分河豚甚至連肉都含毒,而大多河豚的肉雖然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的時候一不小心毒素很可能會污染到魚肉,且沾染毒素的部位,就算加熱或加工成魚製品也無法將毒素破壞,食用後仍可能產生中毒症狀。
河豚中毒症狀
河豚中毒症狀大多會在食用後的3小時內發生(通常為10至45分鐘),且主要為神經症狀,包括:輕微頭痛、噁心、嘔吐、麻木或刺痛(包括口、舌及四肢)、頭暈無力、具漂浮感、運動失調、流涎和吞嚥困難;嚴重個案甚至出現呼吸麻痺、低血壓、心跳減慢等現象。
嚴重程度依攝取量、年齡及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4種程度:
- 第一度中毒:僅有嘴唇和舌尖麻木感。
- 第二度中毒:較嚴重的麻木感,併隨著四肢的部份麻痺,但仍保有完整的反射動作。
- 第三度中毒: 明顯的肌肉不協調、發聲困難、吞嚥困難、呼吸障礙、胸痛、發紺、血壓降低,但中毒患者仍清醒。
- 第四度中毒:神智不清、呼吸麻痺、休克、心跳迅即中止,導致死亡。
河豚中毒治療方法
目前河豚中毒「沒有解毒劑」,送醫後主要治療是催吐並進行洗胃,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則會予以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值得注意的是,務必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如患者已產生明顯之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
預防河豚中毒
- 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
- 避免食用河豚,尤其是毒性較大的內臟部位;如果真的很想品嘗,應先確認是否為無毒的品種,並且有效去除其內臟組織及皮膚。
- 不幸食用有毒河豚時,應先「催吐」使胃內容物排出,並儘速就醫,維持呼吸功能。
延伸閱讀
海鮮控的天堂!基隆海鮮推薦「環港59活海鮮」無毒河豚料理及生軟絲,讓你從舌尖認識海味!
在洞穴裡吃飯,潮爆了!正濱漁港「河豚很多」主打義式料理,義大利麵、燉飯、下午茶應有盡有
盤點「基隆和平島海產街」5家人氣海產店,網友:每次經過都選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