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基隆旅遊千萬不可錯過基隆北管戲曲!據了解,北管戲曲自清道光年間(約1845年)由宜蘭傳入基隆,已有超過百年歷史,兩大派系「西皮」和「福祿」子弟團眾多,但隨著傳統戲曲沒落,「北管音樂」目前已是瀕危的無形文化資產,基隆有許多地方團體致力於保存這項技藝,期盼能代代流傳下去,喜愛傳統樂曲的朋友,來基隆旅遊時除了吃美食、賞美景,不妨來品味基隆北管樂曲的魅力吧!
基隆北管戲曲
北管是什麼?
「北管」是台灣特有的稱呼,與「南管」最直接區別就是語言,除了閩南語系及客家語系以外的戲曲,全被涵括在北管的範疇內,又依傳台先後分為「西皮」和「福祿」兩大系統。而這兩大系統在使用的樂器、供奉的神明及曲牌、劇目上都有所差異,最基本辨識法為:福祿社團主要稱「社」,主要樂器為椰殼製成的殼仔弦,供奉西秦王爺;西皮社團則以「堂」、「軒」為名,主要樂器為吊規仔(京胡),並奉祀田都元帥。
北管在基隆
台灣各地的北管都曾發生西皮和福祿派系對立的械鬥場面,其中基隆是鬥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西皮派以設於奠濟宮的得意堂為首,統領20多個團隊,福祿派則由聚樂社領隊,同樣領有20多個團隊。兩派爭端大多比拼音量、服飾、旗幟和技藝,也被稱為「文鬥」,而這樣的爭鬥無形中也促進了彼此的技藝進步;然而,在1912年至1941年期間,兩派人馬為了爭名奪利,經常發生流血傷亡事件,時至今日則發展為雙方握手、禮讓的「交陣」儀式,展現相互尊重、以和為貴的核心價值。
基隆北管團體
目前在基隆地區堪稱歷史悠久、享有聲譽的團體有:聚樂社、得意堂、靈義郡以及慈雲社等。而日治中期,官方為了便於管理這些音樂社團,將它們分組,並以抽籤方式賦予編號,因此可見部份團體名稱後方加上「一組」、「十組」等號碼。
聚樂社
聚樂社是「基隆福祿派最大的子弟團」,清咸豐年間成立,起源於崁仔頂一帶,以慶安宮與城隍廟作為據點,最早限定只有男性才能參加,全盛時期子弟約有百人,但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情況下,學習人數大減,因而開放女性參加,每年西秦王爺聖誕(農曆6月24日)繞行市街、演出祝壽。
得意堂
得意堂是「基隆西皮派最大的子弟團」,成立時間不可考,但據傳可能與奠濟宮(基隆廟口)興建年代相近,據聞在戰後全盛時期,子弟多達上千人、每次出陣頭都高達200多人,足跡遠至高雄、台南等地,基隆得意堂系統以「得意堂十組」為大公,另還包括儒霖堂三組、三坑得意堂、得意堂十一組等子弟團,每年於田都元帥聖誕(農曆8月23日)舉行遶境。
靈義郡
靈義郡創立於1859年,前身為興義軒,但為了避開當時北管派別之爭,因此改名為靈義郡。會館設於暖暖街的安德宮,知名藝人許效舜也是該地人,其父親許義隆就擔任此廟主委;靈義郡活躍於各種盛會,1996年還受基隆市政府委託承辦招募學員,保存、傳承北管戲曲文化,於每年西秦王爺誕辰日(農曆6月24日),都能看到動員組陣頭繞境、迎神。
慈雲社
慈雲社同樣也是基隆知名的北管團體,成立時間為1923年,以慈雲寺為中心,以壯大觀世音菩薩的神威作為成立背景,向來沒有參與地方派系鬥爭,於每年觀音佛祖成道日(農曆6月17到19日)舉辦聖駕遶境活動。
基隆北管常見問題 FAQs
基隆北管樂曲可以在哪裡欣賞?
慶安宮、城隍廟、奠濟宮、安德宮、慈雲寺...
什麼時候可以聽到基隆北管戲曲?
基隆中元祭、西秦王爺及田督元帥聖誕、宮廟神祇相關節慶
延伸閱讀
基隆有關諺語你聽過幾句?8個與基隆相關的俗諺,長輩常說天氣好壞看山海就知道!
基隆巷弄別名|在地人也不知道「路名」的那幾條巷子,一提到關鍵字大家就秒懂你說的是哪裡!
「修竹居三合院」基隆市定古蹟唯一漢式宅第,逾80年傳統建築保存完整待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