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學生時期的營養午餐是什麼嗎?隨著時代變遷,學生們的午餐選擇也在不斷演變。2024年,長樂國小率先試辦「公辦民營」的營養午餐模式,專業的餐飲業者進駐學校廚房,為孩子們烹製健康又美味的餐點。但對6、7年級生來說,那個沒有營養午餐的年代,午餐通常是家裡自備的便當或與學校配合的便當店。
基隆學生的便當回憶
元帥、元樂、上好味與麥當勞
過去,基隆嗨嗨編輯室曾在粉絲團發布過「上好味餐飲專賣店」的街景照片,喚起了許多人對那段便當時代的回憶。當時,元帥、元樂、上好味等幾家便當店,甚至還有麥當勞,主宰著小學生的午餐時光。學生們早上會搶先買好便當牌,等到中午再去認牌領便當,成為當時獨特的「午餐文化」。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把便當牌妥善保存,一旦丟失,很可能被其他同學「盜領」,只能默默地去買泡麵充飢。
網友共鳴的學生餐桌記憶
這篇貼文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共鳴,紛紛留言分享當年的記憶。「35元的螢光咖哩飯」成為經典回憶;有人提到「元樂老闆後來賣炸甜不辣」,也有網友回憶起阿惠與元帥的便當。當時,元樂提供的便當有兩款,一般款40元或45元,肉燥飯只要25元。上好味因為太受歡迎,常常要早早到合作社訂餐,否則很快就賣光了。有人笑說,如果便當牌不見了,好心人會撿到送去訓導處,若沒人交還,便當就只能被「偷吃」。
特別令人懷念的是上好味的無骨雞排加香腸,網友們一致認為他們家的飯特別好吃,配菜和主菜的用心製作,讓當年的便當成為不可取代的美味記憶。
營養午餐的起源與發展
從美援物資到專業管理
學校的營養午餐制度是如何開始的呢?據資料顯示,台灣的營養午餐源於民國53年,當時是利用美援物資為學生提供午餐,這也為日後學校營養午餐的推行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生營養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營養午餐的目標是確保學童攝取均衡的營養,涵蓋醣類、蛋白質、脂肪與纖維。
民國80年,為了配合國家建設六年計劃,教育部推出了「學校午餐五年計劃」,補助全台623所國民小學開辦午餐,期望在五年內將學校午餐普及率提升至60%以上,並且持續提升午餐的品質。
1997年,教育部推動了「學校午餐後續五年計劃」,各縣市政府開始配置營養師,並進一步優化學校午餐的供應模式,採用更靈活、多元的方式來滿足不同學校的需求。到了2002年,《學校衛生法》正式通過,規定班級數達40班以上的學校必須設置至少一名營養師,而縣市主管機關也需配置足夠的營養師來監管,進一步確保學校午餐的營養標準和品質管理。
校園營養午餐進化史常見問題FAQs
營養午餐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推行的?
營養午餐源於民國53年(1964年),最初是利用美援物資為學生提供午餐,為日後學校營養午餐的推行奠定了基礎。
基隆學生在沒有營養午餐的年代是如何解決午餐問題的?
通常是家裡自備的便當或與學校合作的便當店提供的餐點。學生們會在早上先買便當牌,中午再去認牌領取便當,形成了獨特的「便當牌文化」。
學校營養午餐政策有哪些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重要里程碑包括:1991年教育部推出「學校午餐五年計劃」,1997年推動「學校午餐後續五年計劃」開始配置營養師,2002年《學校衛生法》通過規定大型學校必須設置營養師,以及近年來的「公辦民營」模式試辦。
延伸閱讀
盤點市區3間逾40年歷史的「基隆制服店」,學生時期買制服、繡學號都去這!
看不見盡頭!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基隆通天樓梯」,網友:每個人必滾一次
仁二路「學生堂」文具、玩具行開業逾70年,網友:小時候不知道買了幾頂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