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在地小吃「鼎邊趖」,你會怎麼念?近日,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提出大家長期習慣將「趖」字念成「ㄘㄨㄛˋ」其實是錯誤的。該發現立刻引發熱烈討論,這位網友貼出一張國小課本照片,清楚標註「趖」字的正確拼音應為「ㄙㄨㄛ」,與一般口語的發音不同,讓不少網友驚訝:「竟然講錯了30年!」
鼎邊趖你怎麼唸?
鼎邊趖的文化淵源與正確讀音
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鼎邊趖(臺羅:tiánn-pinn sô,白話字:tiáⁿ-piⁿ-sô),也常被誤作「鼎邊銼」,又稱為「鼎邊糊」。這道米食小吃源自中國福州,並廣泛流行於福建和台灣地區,尤其以台北、台南、基隆廟口夜市及桃園夜市的鼎邊趖最為著名。福州當地稱其為「鑊邊糊」,其中「鼎」即指「鑊」。這道小吃以其獨特的製作方式和口感,深受台灣民眾喜愛。
網友熱議:從小念錯,「趖」的正確發音為「ㄙㄨㄛ」
許多人看完貼文後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都念成「ㄘㄨㄛˋ」,完全沒注意到應該是「ㄙㄨㄛ」,紛紛感嘆:「真是冷知識!」、「我念錯一輩子了!」然而,也有網友認為,課本上的注音只是為了方便教學,實際上應該依照台語來表達,這樣才更符合文化背景。
根據教育部的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鼎邊趖」的台語發音為「tiánn-pinn-sô」,其製作方法是將麵糊薄薄地鋪在熱鍋邊上,迅速凝固後取下,切成長條狀,再加入蔥、薑、海鮮、香菇等配料煮熟。這種製作過程使得麵糊在鍋邊呈現出「趖來趖去」的動態,其中「sô」就是「趖」的台語發音,意指「閒蕩、遊蕩」,形容麵糊在鍋邊扭動的樣子。
課本冷知識:原PO分享的驚人發現
這名原PO在Threads上分享的課本照片顯示,課文名為《台灣美食詩選—鼎邊趖》,並附註說明「趖」字的拼音應該念作「ㄙㄨㄛ」。他幽默地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都念成「ㄘㄨㄛˋ」,沒想到一直以來念錯了。這則貼文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留言:「原來一直念錯!」、「念了30年,今天才知道正確讀音!」更有人表示:「注音只是考試用的,真正的發音還是應該用台語來表達。」
有網友甚至打趣地說:「我也一直念鼎邊『ㄘㄨㄛˋ』,但用台語念『Dyaañ Beeñ Ser』才最有感覺,完全還原最地道的發音。」
鼎邊趖:基隆在地文化的代表性小吃
無論讀音如何,「鼎邊趖」都是基隆地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不論你用哪種語言稱呼,這道小吃早已成為基隆在地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承載著在地人對家鄉的記憶與情感。
鼎邊趖常見問題FAQs
「鼎邊趖」的正確發音是什麼?
鼎邊趖的正確發音是「tiánn-pinn-sô」,其中「趖」字念「ㄙㄨㄛ」。雖然很多人習慣念成「ㄘㄨㄛˋ」,但根據教育部台語辭典的記載,正確發音為「ㄙㄨㄛ」。
鼎邊趖的「趖」字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趖」字在台語中的意思是「閒蕩、遊蕩」,形容麵糊在鍋邊扭動的樣子。這個字非常生動地描繪了鼎邊趖的製作過程,也顯示了台灣語言文化的豐富性。
延伸閱讀
外木山沙灘 vs 大武崙澳底沙灘!基隆這片海域「唸法」引討論,你都怎麼唸?
老派vs.新潮「全國姓名統計」家豪、淑芬霸榜多年,新生代恩碩、苡菲台語怎麼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