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隆,常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我以前讀三中」,或是計程車司機喊著「三中差一位」的吆喝聲。這個「三中」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這得從六十年前的故事說起。
數字背後的秘密!基隆七中校名之謎
基隆七中的誕生
1959年,臺灣省教育廳推動「一鄉鎮一初中」的政策,基隆市因為分成七個區,便開始規劃設立七所初級中學。最早成立的是明德初中(現在的明德國中)和銘傳初中(現在的銘傳國中),分別被稱為「一中」和「二中」。
![基隆七中](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3B01.png)
- 基隆一中:明德初中(現為明德國中,1939年創立)
- 基隆二中:銘傳初中(現為銘傳國中,1926年創立)
接著在1961到1968年間,基隆市依照「一區一校」的原則,陸續成立了五所學校:
- 基隆三中:信義國中(1961年創立)
- 基隆四中:中山國中(現為中山高中,1962年創立)
- 基隆五中:中正國中(1965年創立)
- 基隆六中:安樂國中(現為安樂高中,1967年創立)
- 基隆七中:暖暖國中(現為暖暖高中,1968年創立)
註:部分學校如中山國中、安樂國中和暖暖國中,後來升格為高級中學,成為中山高中、安樂高中和暖暖高中。
到了1968年,臺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些學校就改名為現在我們熟悉的「○○國中」。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學校早就改名了,但很多基隆在地人,特別是老一輩的,還是習慣用「三中」來稱呼信義國中。
![](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3B04.png)
基隆的學校代碼與數字玄機
每所學校也都有專屬的代碼,這些代碼也暗藏玄機:
- 學校所在地代號(前兩碼):17 代表基隆市
- 設立別(第3碼):3 代表市立學校(直轄市、省轄市),0 代表國立學校,1 代表私立學校。
- 學校級別(第4碼):5 代表國民中學,3 代表高級中學,4 代表高級職業學校。
- 流水號(第5、6碼): 01 至 07 則是按設立順序編號
舉例來說,明德國中的學校代碼為173501,信義國中則為173503,對應其「基隆三中」的歷史背景。其中,部分學校如中山高中、安樂高中和暖暖高中,為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其代碼與一般國民中學有所不同。
老基隆人口中的「三中」文化
即便官方已不再使用數字稱呼,許多基隆市民,特別是較年長的居民,仍習慣以「三中」來指稱信義國中。例如,過去在基隆火車站搭計程車時,司機經常大聲喊著「三中差一位」,以揪客湊滿共乘人數。此外,五中(中正國中)因校門口設有五根柱子,讓學生更容易與「五中」這個稱呼產生連結。
![三中](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13B05.png)
然而,這種命名習慣並非全市統一,而是因地而異。有些區域的長輩仍會說「四中」(中山國中)或「六中」(安樂國中),但相較之下,「三中」的稱呼仍然最為普及。
基隆七中的誕生,不僅見證了臺灣九年國教的推行,也反映了地方文化與習慣的變遷。即使現今的學生已習慣使用正式校名,但對於許多基隆人來說,這些帶有歷史痕跡的數字名稱,仍然保存在記憶中。
所以,下次當你聽到有人說:「我以前讀三中!」或者計程車司機大喊:「三中差一位!」你就知道,這不只是簡單的數字稱呼,而是屬於基隆人的共同回憶。
基隆七中常見問題FAQs
為什麼基隆的學校有「三中」、「五中」等數字稱呼?
源自於過去基隆市依區域設立的七所初中,當時編號從一中到七中,後來雖改名,但部分稱呼仍被沿用。
為什麼「三中」的稱呼最廣為人知?
信義國中(原三中)位於市區,加上計程車司機過去經常用「三中差一位」的喊聲招攬共乘,讓這個名稱深入人心。
延伸閱讀
街景照扯出小學生愛恨情仇!基隆兩所學校緊鄰,網友:以前都在這裡練臂力
基隆人腿力第一!有八成的學校建在山坡上,網友自嘲:簡直是通往天國的階梯!
基隆27校115間老舊廁所大變身!師生一致好評,讚「洗手台鏡子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