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與碇內,兩個同屬基隆市暖暖區的區域,但不少碇內人堅持:「暖暖是暖暖,碇內是碇內!」彷彿楚河漢界般涇渭分明,基隆海嗨粉專曾發文探討此議題,引發熱烈討論,網友紛紛分享對分界的獨到見解:是暖江橋?碇內抽水站?還是暖暖運動公園的下坡處?讓基隆海嗨編輯室帶您一窺這場有趣的地理認同之爭!
基隆暖暖與碇內:一線之隔的認同差異
分界線眾說紛紜:暖江橋?抽水站?運動公園?
關於兩地的分界,網友提出多種說法,大致可歸納為三種主流觀點:
- 暖江橋說:部分居民認為只要過了暖江橋,便正式踏入碇內領域。
- 抽水站說:也有人主張必須越過碇內抽水站才算真正進入碇內地區。
- 運動公園下坡說:還有觀點指出暖暖運動公園的下坡處是天然分界線,下坡後便屬碇內範圍。



一位細心的網友甚至將暖暖區細分為暖暖、碇內、八堵和過港四大區塊,認為從暖江橋左轉源遠路上坡段屬暖暖,下坡後即進入碇內;若從八堵路經東勢街左轉東碇路到運動公園一帶,仍歸屬暖暖地區。
另有網友從地形角度劃分,指出暖江橋分隔過港與暖暖,而暖暖與碇內的真正分界應在越過山頭與火車隧道頂部後,認為華江家園社區屬碇和里,碇內應從此起算。其他網友更將碇內細分為全聯、龍門谷和加油站三個小區域,展現出在地人對地理細節的精準掌握。
地理與歷史:分界的背後故事
這場「誰是誰」的分界之爭,不僅是口語習慣,更深植於地理歷史脈絡中。暖暖原是平埔族巴賽族的聚落,地名「Perranouan」就蘊含「間隔處」的意義。日治時期則被劃入基隆廳水返腳支廳,奠定了現今行政區劃的基礎。
碇內曾有過繁華盛況,有網友回憶:「以前碇內比暖暖熱鬧,但後來整個被併進暖暖區。」基隆河成為天然界線,讓過港、碇內、暖暖各自獨立發展。如今源遠路的上下坡地形,被許多居民視為最直觀的分界指標:上坡屬暖暖,下坡進碇內。

碇內人的堅持:「我不住暖暖!」
分界爭議延伸至在地人的身分認同。網友分享,當問朋友「你家暖暖那邊有什麼好吃的?」時,常被糾正:「我住碇內啦!」這種反應恰如中壢人被問「你住桃園喔?」時回應「我住中壢啦!」般堅定。儘管行政區劃上碇內屬於暖暖區,但在地居民對自己小區域的歸屬感卻異常強烈,彷彿碇內「已獨立」成區。

不只碇內,鄰近的四腳亭也常讓人混淆,被誤認為基隆的一部分。實際上,四腳亭隸屬新北市瑞芳區,但因緊鄰基隆,許多居民的生活圈實質上就是碇內。有人坦言:「我是新北人,但我心在基隆碇內,生活圈完全在基隆。」
還有網友補充,過港牛肉麵與八堵火車站僅數分鐘步程,對面還有基隆高中,這種地理交錯更加深了外地人的混淆。雖然行政上碇內屬於暖暖區,但從地理、歷史到居民情感,碇內確實擁有獨特的地位與文化認同。難怪有碇內人會如此堅持:「暖暖是暖暖,碇內是碇內!」
暖暖和碇內分界線常見問題FAQs
居民對於暖暖和碇內的分界線有哪些主要的看法?
網友意見分歧,主流說法包括暖江橋、碇內抽水站、暖暖運動公園下坡處。源遠路上下坡也被視為直觀分界指標。
四腳亭與碇內的關係是什麼?
四腳亭屬新北瑞芳區,但生活圈與碇內緊密相連,居民常自認「心在基隆」,地理交錯加深了區域認同的複雜性。
延伸閱讀
基隆路名冷知識!一條路2個名字的神奇分界線,走著走著就換路名啦!
外木山沙灘 vs 大武崙澳底沙灘!基隆這片海域「唸法」引討論,你都怎麼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