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機會渺茫,但仍想透過網路的力量搜尋看看歷史的軌跡!」一名仁愛國小校友在「基隆人日常社團」發文,希望找到學校曾經有「動物園」的老照片。
仁愛國小動物園傳說是真的?
一則網路貼文,敲開橫跨30年的塵封記憶
體育館跟動物園有什麼關係?這個聽起來匪夷所思的組合,卻意外引爆了熱烈迴響。校友們的留言五花八門,字裡行間滿是對那段特別歲月的懷念:「以前跟別人講體育館有養鱷魚、鴕鳥、老鷹都沒有人信」、「我記得還有貓頭鷹」、「舊禮堂上面都是動物,下課 10 分鐘還會為了看動物衝到舊禮堂上面」。

更有當年直接參與照護的「飼養員」現身說法:「大型的 FRP 桶一開始是養鱷魚,是我負責在餵養的」。另一位校友則補充:「我們那個時候還有蛇、孔雀、老鷹、貓頭鷹、珍珠魟魚,連鴕鳥都搞來了」。

傳奇核心:文武全才的鄭連財老師
這段看似天方夜譚的校園傳說,竟然真實發生在民國86年左右,距今已近30年。這一切的靈魂人物,是校友口中「懷念一起被打的日子」的鐵血手球教練鄭連財老師。

手球隊的第二任務:照顧動物,打造生命教育
在他的教育藍圖裡,手球隊不只練球,還要學管樂、練舞蹈,每個學生更要分配動物照護工作,從清晨七點的15圈操場晨跑,到傍晚的動物餵食,行程充實而嚴格。
「鄭連財老師的孩子們,都經歷了手球隊的洗禮!」一位校友感性地說。鄭老師憑藉對自然教育的堅持與熱情,將整座體育館變成學生的生命教育基地。更令人動容的是,有校友回報,鄭老師至今仍會回到校園,默默照顧花草,他當年種下的,早已在無數學生心中扎根。

揭秘四層樓體育館裡的「動物樂園」
基隆海嗨編輯室近日透過一位當年親身參與建設的學生(兼飼養員)的口述,揭開了仁愛國小體育館內那段鮮為人知的「動物園」真實面貌。
二樓:奇幻世界的入口與幼鳥的家
踏入一樓入口,左側映入眼簾的是以小碎石精心佈置的「ZOO」字樣,象徵著訪客正式進入仁愛國小的迷你動物園。循著樓梯來到二樓,隨處可見各式魚缸,裡面悠游著鰻魚、熱帶魚等。二樓還設有一間展示房,其中擺放著石膏像和伽利略溫度計及萬花筒,而剛出生的幼鳥也會在這裡接受細心的照護,確保牠們健康成長。

三樓:明明是體育館卻與生態巧妙結合
三樓雖然是正式的練球場地,但其入口玄關同樣擺放著魚缸和鳥籠,為空間增添了生氣。打造這個小小動物園的幕後推手,是鄭老師及當時六年八班的手球隊學生。他們齊心協力,將FRP桶從一樓搬運到四樓。鄭老師則負責建構供水系統,逐步完善這個獨特的動物園。

四樓:空中動物園與生態教育精華區
四樓的觀眾看台區是整個「動物園」的精華所在。這裡不僅綠意盎然,種植著各式植物,其入口玄關更是驚奇連連:一個大型 FRP 桶裡竟飼養著小鱷魚!另一個相對小型的容器則住著當時正夯的水豚君。回想起這段歷史,許多網友不禁感嘆:「即使放到現在,讓小學生飼養鱷魚這件事仍然不可思議!」
除了這些特別的住客,看台區還棲息著豐富的動物,包括台灣獼猴、孔雀、台灣雉雞、老鷹、大卷尾(烏秋)、八哥、五色鳥、鸚鵡、貓頭鷹等。

「有時候管樂團練習的時候,孔雀還會一起叫」,現在回想都是溫馨有趣的回憶。而夜行性的貓頭鷹則需要用黑布遮蓋其活動區域,以免在白天受到驚擾。至於老鷹,牠們則住在一座由老師和學生共同用木條搭建的大型籠舍裡。「當年我們會去仁愛市場黃牛肉攤買生牛肉條回來餵老鷹,牠們吃得可好了!」當年的飼養員回憶道。

無可取代的教育創新與集體記憶
「現在的學校不可能這樣做了!」這是許多校友共同的感慨。在那個年代,教育規範相對寬鬆,老師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進行教育創新。鄭老師正是運用這樣的環境,讓學生在照顧動植物的過程中,學習到責任感和生命教育。這種體驗式學習模式,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仍然具有深遠的前瞻性。

這次意外的網路討論,讓許多校友重新連結起來。「好想不管是哪一屆,通通約起來回去看老師喔」、「鄭老師還健在嗎?下次去看看他」,類似的留言在討論串中不斷出現,顯見鄭老師在校友心中的地位。

有校友感嘆時光飛逝:「都已經是 40 年前的事了」,也有人回憶起其他老師:「還有那位過世的音樂老師張崑地,印象深刻」。更有校友特別提到令人懷念的校徽,以及「仁愛國小的運動服都沒變,好懷念喔」,喚起更多共同的記憶。

雖然當年的動物們已經不在,升旗台和爐渣跑道也已消失,但這些共同記憶已經從個人經驗轉化為集體寶藏。對仁愛國小的校友來說,那個體育館有動物園的年代,代表的不只是特殊的校園生活,更是一種無法複製的教育體驗。鄭老師當年種下的不只是動物和植物,更是每個學生心中對自然和生命的珍視。
這段獨特的校園歷史,是否也勾起了你對母校的特別回憶呢?
仁愛國小體育館動物常見問題FAQs
仁愛國小體育館裡真的養過鱷魚等動物嗎?大概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根據校友的分享,仁愛國小體育館內確實曾飼養過鱷魚、鴕鳥、老鷹、貓頭鷹、蛇、孔雀、珍珠魟魚,甚至是水豚君和台灣獼猴等多種動物。這段傳奇大約發生在民國86年左右,距今已近30年。
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出現在仁愛國小體育館裡?幕後推手是誰?
一切都是源於仁愛國小已故的鄭連財老師的教育理念。鄭老師希望將生命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因此在體育館內打造了這個獨特的「校園動物園」,讓手球隊的學生們除了訓練,還要負責動物的照護工作,藉此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對生命的尊重。
現在的仁愛國小體育館還有這些動物嗎?這段歷史對校友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目前仁愛國小的體育館已經沒有飼養動物了。這段獨特的校園歷史對許多校友來說,是無可取代的集體記憶。它不僅代表著一段特殊的校園生活,更是一種無法複製的教育體驗。許多校友因此重新連結,共同回憶起當年與動物共處、學習生命教育的珍貴時光,並感念鄭老師當年種下的教育種子。
延伸閱讀
八成基隆人都碰過樂器?基隆校園音樂80-90年代創高峰,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團!
街景照扯出小學生愛恨情仇!基隆兩所學校緊鄰,網友:以前都在這裡練臂力
老同學們!還記得求學時期你的「校歌」怎麼唱嗎?除了青青校樹芭樂蓮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