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私立光隆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光隆家商)創校至今已122年,因受到少子化影響,於去年宣布113學年度起停招。校方利用閒置校舍轉型為日間照顧中心,引發廣大討論。有網友在「基隆人日常社團」發文詢問:「基隆百年光隆家商轉型日照中心,10月開幕為甚麼變日照?」貼文一出,吸引許多網友留言,除了表達懷念母校的心情,也紛紛稱讚校舍轉型日照中心是很好的嘗試。
光隆家商轉型日照中心
閒置校舍再利用,長照需求成轉型契機
受少子化影響,基隆市校舍閒置空間日益增多。光隆家商於去年起停招,經國教署核准其聖哲樓開辦日照中心。同時,東信國小也決定將育德樓轉為日間照顧中心,兩校預估10月開幕,成為基隆學校轉型設置日照中心的首例。

位於基隆中正公園旁的光隆家商,歷史悠久,1903年由日本教育家石坂莊作創立,後由基隆煤礦望族顏雲年之子顏欽賢接辦並改名。這所學校校園設施完善,極盛時期曾有3000多名學生,但在少子化衝擊下,於去年4月宣布113學年度起停招不停辦。
校長陳余各表示,學校將聖哲樓出租給慈濟基金會,由慈濟開辦日間照顧中心,今年1月已獲基隆市衛生局核准籌備,預計招收48位年長者,包括一般、失能或失智長者。日照中心將在白天時段提供生活基本照顧、豐富多元的學習課程,依長者需求安排休閒健康活動或復健服務,晚上長者可以回到熟悉的家庭,享受家人溫情關懷。
完善配套設施獲網友讚賞
優越地理位置成最大優勢
網友們對光隆家商的地理位置讚不絕口:「對面是警局,隔壁是醫院,這點好像太適合了」、「最優的選擇醫院市場公園所有的機能就在身邊想逛夜市吃大餐都方便」。還有網友幽默地說:「差一個消防局就可以搬過來當奶茶三兄弟」

有網友指出:「感覺不錯喔!地點好!空間又大!高齡化!以後這個很搶手!如果辦得好!可能以後也是一房難求!」
網友熱議:是感性懷念,也是務實考量
不少光隆校友對母校轉型表達複雜情感。有校友感性地說:「真懷念自己的母校及曾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們」
有校友感性懷念母校與老師,也有人開玩笑詢問「校友有沒有優惠」。更有校友展現幽默與樂觀:「以後光隆校友也在這養老,也會有養老班的同學們,真是有趣!有大大的操場可散步放風,旁邊又有醫院,蠻不錯的」

為高齡化社會提供前瞻解方
許多網友認為,在台灣高齡化趨勢下,這是一項極具遠見的規劃。有人指出:「全台廢校應該轉型當長照機構,因應少子高齡化問題」
面對台灣高齡化趨勢,網友普遍認為這是明智的轉型:「很不錯老年化時代的來臨搞不好那天自己會用到」、「旁邊又有醫院,就醫方便」

東信國小:英語教室變身失智者專屬日照中心
東信國小則是規劃在育德樓三樓設置日間照顧中心,原本是英語村教室,目前閒置,有獨立的進出口及電梯,經公開甄選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簡稱伊甸)承辦。伊甸基隆區長李蓮表示,去年就向衛生局申請通過籌設,但颱風後發現屋頂漏水,在屋頂防漏整修花了不少時間,預計年底前開辦失智日照中心,預估收容30位失智者。
李蓮說,日照中心規定要有獨立出入口、無障礙設施並符合消防安全等,場所不容易找,利用閒置校舍做日照中心是很好的嘗試,讓閒置空間能好好利用,讓長者有好的照顧,也減輕長者和子女的負擔。
光隆轉型常見問題FAQs
為什麼光隆家商與東信國小要轉型為日間照顧中心?
兩校都是受到少子化趨勢影響,導致學生人數減少、校舍閒置。為了活化這些空間,同時因應台灣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需求,因此決定將部分校舍轉型為日間照顧中心,讓空間得以再利用,並提供必要的社會服務。
日間照顧中心主要提供哪些服務?
日間照顧中心主要在白天時段,提供長者生活基本照顧、豐富多元的學習課程,並依據長者的身體狀況安排休閒健康活動或復健服務。它讓長者白天在專業環境中獲得照護,晚上則能回到熟悉的家庭,與家人團聚。
轉型後的日間照顧中心,對於基隆地區有什麼意義?
這項轉型不僅為基隆地區提供了更多的長照資源,也為其他面臨相同困境的學校樹立了典範。它展現了將教育資產轉化為社會福利資源的創新模式,有效解決閒置校舍問題,同時也為長者與家屬提供了更優質、更便利的照護選擇。
延伸閱讀
基隆少子化衝擊「生不如死」15年?加碼生育補助、婚戀活動催生城市活力!
基隆光隆家商停招!少子化、學生外流逼退121年歷史私校,未來轉型長照機構
基隆8所國小學生跌破百人!小校求生靠「特色教育」逆轉招生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