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后舒淇華麗轉身,首部自編自導電影《女孩》傳出驚人捷報!這部承載她30年演藝生涯的動人力作,不僅橫掃國際三大影展,更在第30屆釜山國際影展一舉奪下影壇重量級的「最佳導演獎」!更讓影迷興奮的是,電影特別選在基隆「中山陸橋」取景,向24年前的經典作《千禧曼波》致敬,讓這座被暱稱為「舒淇橋」的城市地標,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基隆「舒淇橋」重登國際舞台
重返「夢境長廊」舒淇親曝奇妙緣分:雞皮疙瘩全起立
中山陸橋的重現,讓舒淇也直呼是難以置信的巧合!她透露:「有一場母女爭吵的戲,場景組帶我們去場勘,走著走著,竟走到那座『曼波橋』。我當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座蜿蜒130公尺、搭配水藍色遮雨棚的陸橋,正是2001年《千禧曼波》中,攝影大師李屏賓鏡頭下,舒淇甩動長髮、邊走邊回眸吐菸的經典「夢境長廊」!當年長達2分46秒的鏡頭,至今仍是影史不可磨滅的經典。
海報藏洋蔥!《女孩》致敬恩師侯孝賢
新片《女孩》的正式海報,巧妙地將基隆中山橋作為重要意象,讓影迷一眼就能看出對恩師侯孝賢導演的致敬與傳承。片中,由白小櫻飾演的女主角和妹妹走過中山橋的場景,直接呼應《千禧曼波》的經典畫面,也帶出基隆在1988年時代背景下,女孩們在夾縫中成長的苦澀。

舒淇坦言,這是無心之中對侯導的致敬,並感性提到侯導曾教她:「導戲要先把人物立住。」因此她在《女孩》中,以人物為核心,承載情感與時代重量。
「三喜臨門」一個月橫掃歐美亞大滿貫
《女孩》在國際影壇的表現可說是銳不可擋,先後入圍第82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第50屆多倫多國際影展焦點單元,威尼斯首映更獲得15分鐘不絕掌聲!如今又在釜山抱回最佳導演獎,一個月內連獲歐洲、北美、亞洲三大影展肯定,堪稱影壇「三喜臨門」!
舒淇為此調整行程,特地飛回釜山親自出席領獎,她在台上難掩激動情緒,哽咽表示:「謝謝侯導,沒有侯導就不會有這部電影,也不會有這個獎。謝謝我老公的包容,娶了一個不常在家的女人。」一番話甜蜜放閃導演丈夫馮德倫。
十年磨一劍《女孩》刻劃1988基隆女性成長創傷
《女孩》的創作源於十多年前,當時侯孝賢導演建議舒淇嘗試做導演,劇本因此斷斷續續寫了整整10年!直到2023年擔任威尼斯影展評審時,看了一部又一部傑作,她衝動地決定「如果我再不完成劇本,也許就永遠不會發生了」,隨後在米蘭一家酒店裡閉關13天,終於一鼓作氣完成劇本。


電影背景設定在1988年煙塵蔽日的基隆港,刻劃女孩林小麗(白小櫻飾)在迷惘中長大,直到遇見無懼眼光、自在生活的李莉莉(林品彤飾),才第一次看見世界的色彩。這份嚮往卻觸動了母親阿娟(9m88飾)的過往創傷,兩個世代的女人在交錯的命運中互相映照。

靈感源於舒淇童年創傷的《女孩》,劇本創作初期她是以自己為原型塑造主角,但最終成品大概只有30%反映她自己的人生經歷。舒淇最後感性表示:「希望所有受傷的女孩們,都能走出自己美好的未來。」
「舒淇橋」重生!整修後風華再現成文化地標
值得一提的是,基隆中山陸橋屹立47年,是中山、安樂二區市民跨越市區及火車站連絡東西兩側的重要通道。它曾一度面臨拆除命運,但在地方文化保存的努力下成功保留,並於2025年1月完成整修。如今的陸橋變得明亮又乾淨,已吸引許多影迷來拍照打卡,重新回味「舒淇橋」的經典場景。
基隆市政府工務處表示,中山陸橋有40多年歷史,整修後不只有助觀光,也讓通行環境更好。如今隨著《女孩》再次以中山橋為重要場景,這座承載著基隆人記憶的陸橋,再次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文化地標!

《女孩》將於10月31日在台灣上映,由邱澤、9m88、白小櫻、林品彤等實力派演員主演,搭配葉如芬、余靜萍、張叔平、林強等金獎級幕後陣容,絕對是今年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
電影《女孩》常見問題FAQs
《女孩》為什麼選擇在基隆中山陸橋取景?這座橋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選擇基隆中山陸橋(暱稱「舒淇橋」)是向舒淇24年前的經典作《千禧曼波》致敬。這座橋在《千禧曼波》中是著名的「夢境長廊」場景。《女孩》將此地標重現,象徵著對恩師侯孝賢導演的致敬與傳承,也讓這座橋再次成為重要的文化記憶載體。
舒淇首次自編自導的《女孩》在國際影展的表現如何?
《女孩》的國際表現非常亮眼,達成「三喜臨門」的成就。它先後入圍第82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第50屆多倫多國際影展焦點單元,並在第30屆釜山國際影展中一舉奪下「最佳導演獎」。
《女孩》的創作靈感與主題是什麼?這部電影傳達了什麼樣的訊息?
《女孩》的創作源於舒淇的童年創傷,劇本磨了十年才完成。電影背景設定在1988年煙塵蔽日的基隆港,主題是刻劃兩代女性在夾縫中成長的苦澀與掙扎。舒淇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傳達對所有「受傷女孩」的祝福,鼓勵她們走出陰影,擁抱美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
基隆中山橋上曾有繁華夜市!不只有美食還有弄蛇人、打拳賣膏藥等表演,連許不了也擺過攤
2007年「基隆街景照片」引發熱烈討論,網友:基隆一直在進步!
基隆取景影視作品再添2部!《八尺門的辯護人》道出漁村原住民與移工困境、大愛劇場《搜尋者》關懷獨居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