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德橋,大家可能一時反應不過來,但看到照片就會恍然大悟:喔,原來是崁仔頂附近的那座小橋墩!每天通勤經過,平平無奇沒啥感覺,但近日有網友在「基隆人日常社團」發文表示:橋頭的燈柱帶著日本大正時期的復古風、「明德橋」三字雕刻超有立體感,甚至以前還有帥氣的鑄鐵K型欄杆!

這篇貼文一出,勾起基隆人的回憶,大家驚訝這座不起眼的小橋,竟然藏著基隆港的百年故事,歷史能追溯到日本昭和年代!
基隆明德橋
明德橋的前世今生:從旭橋到城市地標
別看明德橋現在低調,據品鑫魚資料指出,它可是基隆港發展史上的要角之一。
- 1895年日治初期,這裡有座叫「朝日橋」的木橋,勉強能讓人車通行。
- 1912年,日本為了讓基隆港更繁榮,把蚵殼港(西定河)和石硬港(南榮河)合併成「旭川運河」,蓋了新橋「旭橋」,就是明德橋的前身。
- 1932年,旭橋升級成鋼筋混凝土橋,橋身氣派,採用拱橋設計,還有路燈照明。
- 1933年開通時,請了神官和壽公學校(今信義國小)、雙葉學校(今仁愛國小)師生來熱鬧剪彩,場面超盛大!

戰後,旭橋改名「明德橋」,1946年由基隆港務局重建,因為戰爭時被美軍轟炸損毀。橋碑上的「明德橋」三字由書法家以直書立體陰刻方式雕刻,帶濃濃日式風,橋頭立柱厚實穩重,滿滿大正昭和的復古味。

- 1975至1978年為了蓋明德、親民、至善三棟大樓,旭川運河被加蓋,河面消失,漂亮的K型欄杆也因道路拓寬和管線施工拆除,只剩橋碑孤單留守。
消失的運河與網友的童年回憶
提到旭川運河,基隆老一輩超有感!百年前,這條運河是基隆港的命脈,小船載貨進市區,颱風時當避風港,節慶還有龍舟賽,熱鬧非凡。網友回憶,小時候橋下河水清澈,還有原木漂流、清淤船「瑞芳號」忙碌工作,甚至有人在田寮河救過人!
但戰後為了擴建市區,1959年起填平部分河床,蓋了東和大樓和警察局。1975至1978年的加蓋工程更讓運河變成暗渠,現在只剩汙水流,港都風光不復存在。


2021年修橋時,工人發現疑似明德橋的橋體遺跡,親民、至善橋的鋼筋生鏽、混凝土剝落,結構老化問題嚴重。幸好2022年9月20日至善橋修繕完工,崁仔頂和仁愛市場的交通終於順暢!
網友提議:讓明德橋變身城市亮點!
網友不只懷舊,還超有想法!原PO提到,橋後的林開郡洋樓(就是被謠傳是鬼屋的那棟!)正在整修,未來會是新景點。他建議簡單整理橋碑周邊:把路燈移到人行道花台、警示牌挪到孝一路口、斑馬線加寬,再用耐看又省錢的材料美化立柱。這樣,位在崁仔頂入口的明德橋不就能變成小地標?說不定還能吸引遊客來拍照!

這座橋碑能撐過戰亂和都市開發還在,網友喊:「比起現在亂糟糟的模樣,稍微整理就能讓路過的人心情愉快,絕對值得!」從日治時期的旭橋到戰後重建,明德橋見證了基隆的起起落落,網友的熱情讓這座橋重新被看見,只要一點巧思,明德橋就能從不起眼的小橋墩,搖身一變成為崁仔頂的亮眼門面。
明德橋常見問題FAQs
明德橋以前的名字是什麼?
「旭橋」。在日治時期,為了配合旭川運河的開通,這座橋被命名為旭橋,直到戰後才改名為明德橋。
為什麼現在看不到旭川運河了?
旭川運河在戰後為了擴建基隆市區,從1959年開始填平部分河床,到了1975年至1978年間,更進行了加蓋工程,使得原本的河面消失,變成了地下的暗渠。
網友對明德橋的未來有什麼想法?
許多網友認為,明德橋雖然現在看起來不起眼,但它承載著基隆重要的歷史記憶。他們建議可以簡單整理橋碑周邊的環境,例如移動路燈、調整警示牌和斑馬線,並美化橋頭立柱,讓明德橋成為崁仔頂一個具有特色的小地標,甚至能吸引遊客。
延伸閱讀
基隆不只田寮河有12生肖橋!還有全台第一座「生肖公園」隱身在六合橋河畔旁
天橋拆除讓許多人不捨!陪伴在地人50年的「基隆一信陸橋」跟著我們一起回顧!
民國57年建造!隱身於高架橋下的基隆大德橋,網友表示:讀過成功國小的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