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分」將在9月23日到來,太陽直射赤道,讓白天和黑夜的時間變得一樣長。過了秋分,北半球的白天會漸漸變短,夜晚則越來越長,氣溫也開始轉涼,提醒我們秋天已經正式進入下半場。命理師小孟老師提醒,民眾除了要注意保暖外,還有4大禁忌需要留意,同時點名4個生肖要特別注意健康狀況。
秋分是什麼?
晝夜等長的關鍵時刻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在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白天夜晚時間等長,又稱為「平分秋天」。秋分後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溫逐漸降低,告別暑熱、迎接涼爽的重要時刻。

秋分4大禁忌要注意
秋分節氣轉換,小孟老師整理出秋分4大禁忌,有些事情需要特別留意,才能順應時節。
- 不宜穿露背裝:秋分開始天氣轉涼,穿露背裝容易著涼感冒,建議適時添加衣物保暖。
- 諸事不宜:秋分當天不宜搬家、入厝、剃頭等重要事務,宜靜不宜動。
- 注意用火安全:秋分有火字,火災容易頻傳也容易火燒,務必檢視家中用火之處,老舊電器應及時丟棄更換。
- 不宜吃冰冷食材:秋分陽氣衰退、陰氣漸強,不宜吃過涼食物,以免體質太寒導致睡眠較差、腸胃不適。
4生肖健康要注意
小孟老師特別點名4個生肖在秋分期間要格外注意健康:
- 生肖牛:注意腦血管相關問題,避免過度勞累。
- 生肖猴:注意跌倒與筋骨問題,行走時要特別小心。
- 生肖豬:注意腸胃不順,飲食宜清淡溫和。
- 生肖羊:注意感冒與身體轉寒,要做好保暖措施。
秋分開財妙招大公開
想要在秋分時節開財運?小孟老師分享古法:「古人說秋分祭月,可選在9月22日跨9月23日晚上12點,用一杯水朝天禱告自己的財運願望,再喝下即可。」

秋分傳統習俗知多少:不只養生,還有這些習俗
祭月亮
古人認為秋分是太陰娘娘的誕辰,有「拜月娘」習俗。現代人仍會在秋分晚上準備圓形水果,向天祭拜太陰娘娘,祈求事事圓滿。
放風箏
秋分時節秋高氣爽,很適合放風箏。傳統寓意中,風箏放得越高代表能夠青雲直上,對學業或職場都是好兆頭。
食秋蟹
秋天是螃蟹最肥美的季節,但須注意不能與柿子或寒性水果一起食用,容易造成腹瀉腹痛。

農諺中的天氣預報:聽老天爺說話
-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日天晴代表豐年,打雷則預示歉收。
- 「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稻穀開始成熟轉金黃,但要提防突如其來的東北季風把稻米吹倒。
本文內容為民俗傳統說法,不具科學根據,請理性參考。若有身心健康問題,請諮詢專業醫師。
秋分常見問題FAQs
秋分為什麼會晝夜平分?
秋分這天,太陽光線正好直射地球的赤道,因此全球各地的白天和黑夜時間都一樣長。過了這天,北半球的白天會開始變短,黑夜則會變長。
除了祭月,秋分還有什麼有趣的習俗?
秋分除了有「祭月娘」的習俗外,秋高氣爽的天氣也很適合放風箏。傳統上,人們認為放風箏飛得越高,象徵著學業或事業能更上一層樓,是個帶有吉祥寓意的活動。
延伸閱讀
天冷猝死風險增!避開7大NG習慣:喝酒取暖、泡澡超過10分鐘
季節交替擔心「過敏三兄弟」找上門?中醫師列3點建議防範過敏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