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就是24節氣「立冬」象徵著冬季正式開始!古語云:「立冬一日,水冷三分」,是進補養生的最佳時機。立冬除了要補冬,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命理師提醒「5做6不做」的關鍵禁忌,點名三大星座、兩大生肖需特別小心,快來一次掌握!
24節氣:立冬
感受到陣陣涼意了嗎?24節氣「立冬」即將在2025年11月7日登場,冬季正式開始!立冬象徵著秋冬交替,被視為補冬的最佳時機。許多人都知道立冬要進補,但立冬還有哪些傳統習俗、該吃什麼食物,又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本篇報導帶你一次掌握立冬關鍵重點!
5大立冬習俗「補冬」居首位 專家:補對體質才有效
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分享,立冬有以下5大傳統習俗:
補冬要「補對」體質才有效
古人認為立冬寒氣重,身體易不適,因此要補冬。專家建議喝羊肉爐或薑母鴨來補氣血,但要注意適合自己的體質,避免補過頭上火。
拜祖先與「家家團圓」的寓意
立冬是感謝祖先一年庇佑的時刻,拜完可以吃湯圓,象徵「家家團圓」。

吃餃子
古人在立冬吃餃子,因為「交」替的諧音為「餃」,代表節日交替。
吃甘蔗
有人以吃甘蔗替代進補,避免補氣湯與食物上火。此外,在福建、潮汕一帶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也有倒吃甘蔗越吃越甜的寓意。

立冬吃生蔥
古人認為立冬吃生蔥能讓身體散發汗液,使體內陰氣隨汗液排出,幫助氣血循環。
營養師提醒,進補時常吃的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鍋物,大約喝兩碗熱湯就會超過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鈉攝取量(2400mg)。建議享用前刮除浮油,減少酒及麻油用量,並加入蔬菜增加膳食纖維,少用醬料,才能達到「補對不補過」。
立冬「6大生活禁忌」:趨吉避凶保健康
立冬期間,小孟老師也提醒大家注意以下6項禁忌,以保身體健康:
1. 不宜過早外出
立冬天氣寒冷,尤其長輩若太早出門,心血管收縮易不適。古語云「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當日早出門者應多穿衣服。
2. 不宜大量飲用熱水
立冬為極寒日,飲用過熱熱水易導致身體磁場忽冷忽熱,引發不適。建議以溫熱水為主。

3. 忌洗熱水澡過久
立冬空氣中陰氣極盛,洗澡過久會使陽氣下滑,室內溫度被陰氣覆蓋,導致皮膚乾燥、發癢,最好快速洗完。
4. 忌劇烈運動
立冬天氣寒冷,過度運動易導致心血管收縮劇烈,尤其老年人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應避免過量運動,改以和緩靜態運動為宜。
5. 3星座需特別注意
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要格外小心,因為這些夏天星座在立冬後容易出現身體不適,有舊疾者容易復發,建議多喝花果茶調養身體。
6. 立冬後早睡早起
俗話說「秋冬養陰」,晚上9點後陰氣漸強。應延長睡眠時間,早睡早起,以充足的休息來補足身體的精氣。

立冬要拜拜嗎?命理師揭解答 兩生肖要注意
至於立冬要不要拜拜?命理師柯柏成表示,在台灣習俗中,立冬「不一定」是普遍性的祭拜日,沒有像清明、中元節的強制性。過去農業社會,部分家庭會準備豐盛菜餚或補品「拜祖先」,感謝祖先保佑並祈求家人冬季身體健康,屬於家祭範疇。現代社會中,更多人選擇以「補冬」聚餐代替正式祭拜,因此拜拜與否主要依各家庭習慣而定。
柯柏成命理老師也特別提醒,這些生肖在立冬期間要特別注意:
- 生肖蛇: 今年正值「本命年」,整體運勢起伏較大,計畫容易受阻,需準備備案。若是農曆十月出生,容易感到疲勞,應注意心血管、眼睛及過勞問題,並維持正常作息,特別要小心交通安全。
- 生肖虎: 與流年形成「寅巳相刑」,立冬節氣特別需注意關節、筋骨痠痛和神經系統不適,避免劇烈運動造成傷害。
- 生肖雞:則將迎來好運,立冬開始有貴人相助,年底前若業績未達標,可趁機衝一波。記得隨身攜帶質地較好的印章,可增加簽約率,多外出行動而非待在辦公室等業績上門。
不論是進補養生、遵循禁忌還是祈求好運,立冬都是調整身心、為寒冬做準備的重要節氣。正確理解立冬習俗與注意事項,才能平安健康地度過冬季!
立冬習俗常見問題FAQs
立冬一定要進補嗎?該怎麼吃才不會上火?
立冬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但不宜過度。專家建議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進補方式,例如喝羊肉爐、薑母鴨。營養師提醒,可透過刮除浮油、減少麻油和酒用量、多加蔬菜,來達到「補對不補過」。
立冬這天有哪些特別的生活禁忌需要注意?
立冬有6大禁忌,包括不宜過早外出(尤其長輩)、不宜劇烈運動、忌洗熱水澡過久、忌大量飲用過熱水,並建議早睡早起延長睡眠。主要是為了避免心血管收縮和陽氣下滑。
立冬需要特別祭拜祖先或神明嗎?
在台灣習俗中,立冬不一定是普遍性的強制祭拜日。過去農業社會部分家庭會準備豐盛菜餚「拜祖先」以祈求健康,屬於家祭範疇。現代社會多數人選擇以「補冬」聚餐來代替正式祭拜,主要依各家庭習慣而定。
延伸閱讀
冬令進補系列!盤點9家「基隆羊肉爐」,冬季聚餐、溫補養生的好選擇
冬令進補系列!盤點10間「基隆一人份補湯」,單身友善自己也能吃的藥膳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