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暖暖區,這座被西勢溪、東勢坑溪兩條清流環抱的小鎮,隱藏著一處全台灣獨一無二的信仰奇景——「雙生土地公廟」。這處被地方譽為「雙生匯雙水」的廟宇,實為「福興宮」與「福德宮」兩座土地公廟比鄰而立,不僅共用同一門牌,還共同接受地方信眾的香火。這兩位土地公並肩而坐的特殊景觀,背後卻是一段暖暖人為了守護信仰,與日治時期重大建設抗爭與集體遷村的百年故事。
暖暖雙生土地公廟
從水尾到水頭:雙生土地公的世紀情誼
暖暖雙生土地公廟位於暖暖淨水場前、雙龍橋上,正是東勢坑溪和西勢溪的交匯處,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雙龍土地公廟」。這兩座廟宇雖然現在緊密相連,但起源卻分別位於西勢溪的下游和上游,原本各有職責。


下游水尾土地公的百年石碑:福興宮的被迫搬遷(1902年)
始建於嘉慶年間,原位於暖暖淨水場內的小山丘上,作為西勢溪下游的「水尾土地公」。廟內至今仍保存著極為珍貴的咸豐九年(1859年)石牌,石牌上刻有「福德庇西勢」、「正神祐北方」等字樣,見證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然而,1902年因日人興建淨水場啟用,福興宮被迫遷至現址。


上游水頭土地公的「神蹟抗爭」:福德宮與水庫的驚險故事(1923年)
則是守護西勢坑溪上游聚落的「水頭土地公」。直到1923年,日人為興建西勢水庫,導致上游住家集體遷村,福德宮也面臨被水庫淹沒的命運。文史工作者指出,當年水庫施工期間,儲水快淹到福德宮時,工程竟接連發生意外事故。在日本人聽取當地人建議後,最終決定將福德宮移到福興宮旁邊,才讓工程順利完成。


這段因現代化建設而被迫遷徙的歷史,造就了兩位土地公並肩而坐的奇特景象。福興宮土地公和福德宮土地公在昭和16年(1941年)左右成為鄰居,經過數十年後,在地方努力下,於民國92年(2003年)重建成現在規模,將兩廟簷連在一起,真正合而為一,更決定改名為「雙生土地公廟」。
兩廟合一的溫馨空間:保佑安居樂業與事業發達
雖然福興宮和福德宮現在共用同一管理委員會,外觀也已融為一體,但其實祂們仍保有各自的空間和保佑重點。根據基隆市政府官方資料,目前的配置是右為福興宮、左為福德宮,分別掌管西勢里與東勢里。
既合又分!暖暖「雙生」土地公分工:一保安居、一佑事業
從龍邊虎邊來看,根據文史專家的記載:福興宮位於虎側,但神龕與拜殿空間較大,土地公神像後方有一福德正神石碑,兩側牆上另有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葭月立之對聯,刻有「福德庇西勢」與「正神祐北方」。福德宮位於龍側,神龕與拜殿空間較小,土地公神像後方亦有一福德正神石碑。
從神像眼神看分工:安居樂業或事業發達?
當地人流傳,福興宮土地公神像眼睛微向下俯視,被認為可保土地上安居樂業;福德宮土地公神像眼神凝視正前方,據民間相傳,可保佑出外事業順利,工作平安。從廟後方觀察,仍可見兩位土地公保有各自的屋簷。這種既合又分的信仰特性,是暖暖雙生土地公廟與其他合署辦公土地廟最大的不同之處。


雙生土地公廟不僅是地方居民的心靈依靠,廟旁清澈的小溪與因長年水流沖蝕形成的壺穴地形,也為這處百年古廟增添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感受這對土地公兄弟百年來共享香火、護佑眾生的溫暖力量。
自來水公司都要來拜的「水源守護神」
雙生土地公廟不僅對一般民眾來說很靈驗,也因兩尊土地公分別掌管東西勢溪,因此成為自來水公司人員祭拜的對象。尤其在基隆地區出現缺水危機時,水公司經理也都會到雙生土地公廟上香來祈求降雨,可見其在地方的特殊地位。


這座廟除了是地方信仰中心外,周邊還有暖暖溪壺穴、攔河堰小水瀑、紅磚幫浦間及西勢水庫等歷史文化古蹟與自然美景,常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在自然美景與歷史古蹟環繞下,百年來共享人間香火的這對土地公兄弟護佑眾生,也成為地方人民心中最深的心靈依靠。
雙生土地公廟常見問題FAQs
暖暖雙生土地公廟的「雙生」指的是什麼?
「雙生」指的是廟內並肩而坐的兩尊土地公神祇,分別是起源於西勢溪下游的「福興宮」(水尾土地公)和起源於西勢溪上游的「福德宮」(水頭土地公)。祂們因為日治時期的重大建設(淨水場與水庫)被迫遷徙,最終在現址比鄰而居、合為一體。
福興宮和福德宮兩尊土地公,在保佑的重點上有什麼不同?
儘管兩廟合體,但地方仍流傳著祂們各有專長:福興宮土地公神像眼睛微向下俯視,相傳可保佑土地上安居樂業;福德宮土地公神像眼神凝視正前方,相傳可保佑出外事業順利、工作平安。
為什麼暖暖雙生土地公廟對於自來水公司有特殊的意義?
因為這兩尊土地公分別掌管了當地的西勢溪和東勢坑溪水源,因此被地方視為「水源守護神」。在基隆地區面臨缺水危機時,自來水公司的人員,甚至經理,都會到此地來上香,誠心祈求降雨。
延伸閱讀
真的暖暖的!基隆這家義大利麵店用「自製培根」征服老顧客:等30分鐘也甘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