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基隆宮廟的數量比便利商店還要多嗎?截至2023年5月,基隆列冊登記的宮廟總數達到250間,而四大超商僅有222間,可見基隆在宗教信仰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但在這些宗教信仰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令人頭疼的不動產問題,值得令人關注。
不動產處理問題
宗教團體的財產主要來源於社會大眾的捐資,這些財產具有公眾財產性質。然而,過去由於宗教團體在購買或受贈不動產時,未能完成設立登記、受到法律規定限制或無力負擔相關移轉稅賦等原因,往往只能以自然人名義登記。這種情況下,一旦登記名義人去世,其繼承人與宗教團體之間就不動產所有權歸屬問題常常引發私權糾紛,耗費大量司法及社會成本,甚至使具有公眾財產性質的不動產淪為私人所有,違反了社會大眾捐資的本意。
淨因禪寺的案例

例如,基隆知名的「淨因禪寺」荒廢50年,也是因私人不動產產權問題而陷入困境。這座寺廟於1925年由靈泉禪寺信徒郭蕊(法名「德實」)出資建立,當時名為「淨因堂」,後來改名為「淨因禪堂」。1952年,產權移交給普真法師管理,但因寺方未遵循基隆市政府民政局的輔導,導致後來被檢舉為違建並勒令停工。隨著主持阿鳳姑過世,寺廟荒廢至今,屋頂梁柱腐鏽,樓梯、牆壁多處龜裂,成為閒置危險建物。基隆市政府多年來因經費不足無法拆除,直到2023年底才宣布編列1500萬元預算,計畫在2024年執行拆除。
立法修正與內政部支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今年6月5日審查了「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第5條條文修正草案,通過將申請期限由2年延長為4年,並將後續送交二、三讀。內政部表示支持延長申請期限,並將配合修正結果,在延長申請期限內,積極協助宗教團體辦理相關不動產權利歸屬審認作業,以保障宗教團體的權益。

文件準備與申請門檻
內政部指出,考量到宗教團體申請文件準備不易,已經放寬民政主管機關對應備文件的採認原則,降低申請門檻。截至目前,暫行條例已經協助超過600家宗教團體,完成超過500筆不動產更名登記和1,300筆不動產限制登記。但仍有部分宗教團體因為購買或受贈不動產年代久遠,無法在期限內提出申請文件。為保障這些宗教團體的財產,內政部將支持配合修法延長申請期限。
土地與建築物合法化問題
此外,宗教團體在辦理土地或宗教建築物合法化時,面臨諸多問題,包括土地、農業、建築等相關規定。例如,某地段土地是否可以興建寺廟或教會,申請用地是否可以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或將使用分區變更為宗教專用區,建築物是否可以變更為宗教用途等等。這些問題常常使宗教團體費時費力,甚至徒勞無功。
內政部呼籲宗教團體把握申請期限,積極辦理不動產權屬審認,以保障自身權益,減少私權糾紛。為便於宗教團體處理土地及建築物相關業務,各地方政府也成立了輔導宗教團體處理土地及建築物問題的諮詢窗口,以便宗教團體即時就近洽詢。
基隆市政府民政處宗教禮儀科
負責行政區:中正區、暖暖區、中山區、安樂區、信義區
辦公室電話:(02)2420-1122分機1609
負責行政區:七堵區、仁愛區
辦公室電話:(02)2420-1122分機1609
宗教團體常見問題FAQs
為什麼基隆的宮廟數量多於便利商店?
基隆具有多樣而豐富的宗教信仰文化,因此宮廟數量多於便利商店。
為什麼宗教團體的不動產問題會引發糾紛?
由於許多不動產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一旦名義人去世,繼承人與宗教團體之間可能會因所有權問題引發私權糾紛。
延伸閱讀
基隆百年老廟過年走春別錯過!盤點18間超過100歲的在地古廟,基隆最早媽祖廟在和平島
基隆財神廟哪裡拜?6間供奉財神廟宇推薦,帶你看懂拜拜流程與供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