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上每逢龍年可能帶來的「龍子效應」,即新生兒數至少反彈10%,今年似乎已不復見。北市民政局觀察,年輕一代對於婚育的觀念有顯著變化,不再追求生「龍寶寶」,反而擔憂過多的人口增加會帶來教育和就業上的壓力。
基隆生育率持續下滑
基隆出生率全台最低
內政部最新的戶口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台灣總人口數為2341萬2899人,比前一個月減少709人,標誌著連續第六個月的人口負成長。此外,今年上半年的新生兒累計6萬3874人,與去年全年新生兒數13萬5571人相比,未達半數。其中,基隆出生率最低,僅千分之3.27。

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
113年6月的出生數為10,440人,大約每4.1分鐘就有一個嬰兒誕生。同月,死亡人數為14,922人,平均每2.9分鐘有一人死亡。
離婚率高居不下
此外,6月的離婚數為4,120對,其中不同性別的終止婚姻數為4,045對,相同性別為75對。基隆市的離婚率為2.83‰,居全台各縣市中第三高。
政策應對與市民反應
先前基隆海嗨粉絲團公布111年各縣市出生率,底下網友就表示:「基隆福利真的輸…所以我戶口都掛在娘家」「彰化一胎三萬 重賞之下」、「補助呢?比較一下吧,補助比人少當然選外縣市」可見網友對於生育獎勵的重視,針對少子化的部分,各地方政府已提出多項生育獎勵及政策來應對少子化問題。

基隆人口流失嚴重
例如,台北市提供高達50,000元的生育獎勵金,並配套專車補助和職場友善措施。相比之下,基隆市的政策則顯得不夠吸引人,許多基隆市民對當前政策表達失望,認為與其他縣市如台北和桃園相比,基隆的政策缺乏競爭力。市民普遍感受到福利政策不佳,有些人選擇將戶籍遷出以享受更好的補助。根據數據顯示,基隆2024年1至7月新生兒數僅738人,較去年同期減少62人。
少子化的影響
少子化問題不只是人口數字的下降,更會對基隆的社會、經濟、文化造成深遠的影響:
- 人口老化加速: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將加重社會福利的負擔,並導致勞動力短缺。
- 經濟活力減弱: 人口減少,消費力下降,將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
- 社會服務不足: 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對醫療、長照等社會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但相關資源可能不足。
- 文化傳承斷層: 人口老化,年輕人減少,傳統文化可能面臨失傳的危機。

少子化危機的深層原因
- 經濟壓力大,養不起小孩:高房價、低薪資,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不敢輕易承擔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
- 晚婚不婚,生育意願降低:晚婚或不婚的比例增加,也導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 育兒成本高,生活品質下降: 從懷孕到養育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高昂的育兒成本,讓許多家庭望而卻步。
少子化已成為台灣各地區共同面對的挑戰,家庭經濟壓力、晚婚及不婚觀念、高昂的育兒成本等因素都使得生育率難以提升。儘管地方政府積極推出各項政策和獎勵措施,但解決這一根本問題仍需要更全面的政策規劃和中央政府的支持。
如何拯救少子化?
- 政府應加強生育補助,減輕家庭負擔:提高生育獎勵金額,並提供更多元的育兒補助,以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 改善就業環境,提升年輕人收入: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提高年輕人的收入水平,讓他們有信心養育下一代。
- 打造友善育兒環境,讓父母安心生養:提供完善的托育服務、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彈性的職場環境,讓父母能夠兼顧工作和家庭。
基隆生育率常見問題FAQs
基隆市少子化問題為何如此嚴重?
基隆市少子化問題主要受到高房價、低薪、晚婚不婚、育兒成本高、就業環境不友善等因素影響。此外,地方政府的生育政策相較其他縣市較不具吸引力,也導致許多年輕人選擇將戶籍遷出。
其他縣市如何解決少子化問題?
其他縣市如台北市,透過提供高額生育獎勵金、完善的托育設施、職場友善措施等,積極鼓勵生育。
少子化對台灣社會有何影響?
少子化將導致人口老化加速、勞動力短缺、社會福利負擔加重等問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衝擊。
延伸閱讀
仁三路巷內「振高商行」傳承3代的兒童車行,老闆:基隆生育率低不排除10年內面臨歇業
2023生育率台灣名列全球最後一名,這4大原因讓年輕人不想生孩子!
「基隆好孕乘3」孕婦補助計畫預計7/1上路!產檢車資、營養品及孕裝費最高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