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生快樂一生?2024年台灣生育率維持在1.11,雖然比2022年的1.08略有回升,但仍遠低於人口穩定所需的2.1,穩坐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南韓的0.75。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4年新生兒僅13萬4856人,比2023年減少715人,創下197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而死亡人數則達20萬2107人,人口連續第5年負成長。
台灣生育率低迷
台灣新生兒有多「稀有」?
放眼國際,日本2024年的生育率約1.4,香港為1.24,新加坡則為1.17,東亞地區普遍面臨低生育率的挑戰。

然而,台灣的情況特別引人注目——根據《statsofindia.in》的有趣分析,若以全球每1000名新生兒的出生比例來看,只有1位會誕生在台灣,堪稱「投胎中樂透」的稀有機率。

這樣的數字背後,不只是人口的減少,更反映了年輕世代對生活的不同期待與選擇。BBC中文網近日報導指出,台灣單身人口比例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數據,35至39歲的未婚比例已達47.6%,比2000年高出25%,晚婚或終身未婚成為常態。而傳統「先婚後育」的觀念雖仍占主流,卻正逐漸被年輕人改寫。
婚戀新規則:從「必婚」到「想婚」
單身自由的吸引力
過去,結婚生子被視為人生必經之路,尤其在東亞社會,家庭常被視為個人價值的核心。然而,隨著教育普及與社會多元化的腳步,這樣的期待正在鬆動。有些人選擇獨自生活,享受單身的自由;也有人探索非傳統的關係模式,例如開放式關係或不以婚姻為前提的伴侶生活。社群媒體上,甚至流行起「不婚不生快樂一生」的戲言,反映出年輕世代對傳統家庭觀的反思。

多元關係的探索
這種婚戀規則的轉變不只在台灣發生。南韓近年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民眾認為生育是個人選擇,而非社會責任;日本則有17.8%的50歲女性終身未婚,遠高於中國的1%。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鄭雁馨指出,台灣三分之二的年輕人身邊沒有穩定交往對象,晚婚與不婚直接影響生育率。她說:「這不只是個人選擇,更是社會結構的縮影。」
養小孩有多難?經濟壓力與時間考驗
育兒成本的現實
經濟因素仍是生育率低迷的重要原因。薪資停滯、房價高漲、生活成本上升,讓年輕人連基本生活都感到吃力,更別提養育孩子。以台北為例,私立幼兒園每月費用動輒上萬,公立園所又一位難求,對雙薪家庭來說,育兒成本與時間壓力成為無法忽視的挑戰。這樣的負擔讓許多人覺得,獨自生活或許是更輕鬆的選擇。
南韓的情況類似,高昂的養育費用促使政府推出外籍褓姆計畫,試圖減輕負擔,而台灣尚未有類似措施。

晚婚與生育的兩難
晚婚趨勢也加劇了生育難題。2023年台灣女性初婚年齡逼近32歲,首胎生育年齡則達33歲,隨著年齡增長,不孕風險提高,許多夫妻選擇只生一胎甚至放棄生育。這樣的現象在東亞並不罕見,日本與南韓的初婚年齡同樣超過30歲,生育環境的挑戰正影響整個地區。

觀念轉變:婚後不一定要生小孩
台灣社會對婚姻與生育的看法正在鬆動。《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顯示,2011年僅37.4%的人認同「婚後不一定要有小孩」,到2021年這比例升至61.4%。越來越多人選擇當頂客族(DINK),或把寵物當家人,家庭的定義不再一成不變。
頂客族的崛起
雙收入無子女的頂客族成為新趨勢。他們享受婚姻的陪伴,但不想要孩子的責任。有人說:「養狗比養小孩省事多了!」這種「婚育脫鉤」的趨勢,也讓社會對多元生活方式更包容。
人工生殖法的爭議
隨著「不一定要生」的觀念普及,人工生殖法的適用範圍也引發討論。單身者或同性伴侶是否該有生育權?這些問題挑戰著傳統觀念,顯示台灣正從保守走向開放。

不婚不生真的是快樂一生嗎?答案或許因人而異。有人享受單身的自由,有人珍惜家庭的溫暖,也有人在多元關係中找到平衡。生育率的低迷不只是數字的警訊,更是年輕人對生活重新定義的證明。無論選擇哪條路,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活得自在又滿足。
台灣生育率常見問題FAQs
為什麼台灣生育率這麼低?
經濟壓力、房價高漲、育兒成本上升,加上晚婚與不婚趨勢,讓年輕人對生育卻步,社會觀念也逐漸接受「不一定要生」。
不婚不生真的能快樂一生嗎?
這因人而異,有人享受單身自由,有人喜歡家庭生活。重點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隨傳統。
政府能做什麼提升生育率?
增加育兒補助、改善托育資源、減輕經濟負擔是常見建議,但改變年輕人的觀念與生活壓力才是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
加碼發好孕!基隆生育獎勵金調升至3萬,最快5月實施上路,同性收養也OK!
龍子效應不再!基隆生育率「生不如死」全台吊車尾,人口持續負成長
2023生育率台灣名列全球最後一名,這4大原因讓年輕人不想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