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福清宮,坐落基隆市中正區八斗街與北寧路交會處附近,前身是清國井旁的一座小土地公廟及有應公廟。歷經數次遷徙,最終於1959年定址現今的海沙埔上。福清宮不僅是八斗子居民的信仰核心,更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與神蹟傳說,成為地方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徵。

八斗子福清宮簡介
福清宮起源與歷史
福清宮的歷史可追溯至1622年,原名福德宮,至今已逾四百年。清朝光緒年間,清廷於八斗子開採官煤,選定此地為官方煤場,並建造清國井。相傳當時因水土不服及瘟疫流行,導致礦工傷亡慘重,影響煤礦開採。光緒帝聞訊,派遣官員巡視,官員參拜福德正神後諸事順遂,感念神恩,皇帝遂下旨賜名「福清宮」,寓意「福蔭清國」,並敕封土地公為宰相,因此福清宮的土地公神像頭戴宰相帽,成為全台獨有的特色。

福清宮不僅在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更流傳著許多神蹟。2022年,廟內出現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立筊」奇景,吸引信眾前往參拜。此外,也曾有漁民誤搬神像,在土地公指引下尋回,令居民嘖嘖稱奇。

神祇供奉與廟宇特色
福清宮主祀福德正神,同時供奉三官大帝、王母娘娘、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孚佑帝君、三山國王、水仙尊王等多位神祇,展現多元信仰融合的獨特風貌。




廟宇建築宏偉,雕樑畫棟,正門對聯「福德播蓬香煙鼎盛,清和調海國俎豆芬芳」道盡其地方地位與神聖氛圍。土地公頭戴宰相帽的造型,更是吸引香客目光的焦點。

慶典活動與地方貢獻
福清宮每年於農曆正月十五與八月十五舉辦盛大慶典,包括作戲酬神與出巡遊境,場面熱鬧非凡。相傳正月十五的戲曲表演源自土地公化身長鬚老人,親邀戲班演出,為活動增添傳奇色彩。這些慶典不僅是宗教盛事,也成為社區團聚的重要時刻。


這篇文章介紹的名稱常見問題FAQs
八斗子福清宮的歷史由來?
福清宮原名福德宮,光緒年間因土地公顯靈化解瘟疫,清帝賜名「福清宮」,寓意「福蔭清國」,並封土地公為宰相。
福清宮有什麼特別的神蹟傳說?
廟內曾出現「立筊」奇景,還有漁民誤搬土地公神像,卻在神明指引下尋回的趣聞。
福清宮的慶典活動有哪些?
福清宮每年於農曆正月十五與八月十五舉辦盛大慶典,包含作戲酬神與出巡遊境。
延伸閱讀
基隆百年古剎慈雲寺:石牆觀音「滴水淨水瓶」超特別,不只供參拜還投身公益
政治泰斗、將官都愛來!基隆和平島「天顯宮」供奉五百羅漢聖尊全台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