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報稅季又要來臨,對於需要扶養親屬的朋友們來說,如何正確申報以達到節稅的目標,常常讓人感到有些頭疼。別擔心!這份2025所得稅申報懶人包,將以最清晰易懂的方式,帶你了解最新的免稅額、扣除額標準,以及如何聰明申報扶養親屬,輕鬆節省稅金!告別艱澀的稅務術語,讓我們一起掌握報稅的致勝關鍵!
2025所得稅申報全攻略
報稅前必知!所得稅額的計算方式
在了解扶養申報如何節稅之前,讓我們先掌握所得稅額的基本計算公式:
- 應納稅額=所得淨額×適用稅率−累進差額
其中,扶養親屬的申報主要影響「免稅額」與部分「扣除額」的計算。
申報扶養如何幫你節稅?
透過申報扶養親屬,納稅人可以額外享有每人9.7萬元的免稅額;若扶養年滿70歲以上的親屬,免稅額更可提高至每人14.55萬元。這還不包含可能適用的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以及基本生活費。善用扶養申報,確實能有效降低稅負。

注意!並非扶養越多越省稅
雖然扶養親屬可以增加免稅額和扣除額,但也要留意,被扶養親屬的所得也會一併計入納稅人的所得總額中。因此,在申報扶養前,務必仔細評估「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的總和是否大於被扶養親屬的所得,才能真正達到節稅的效果。
2025免稅額與扣除額最新標準
- 免稅額:
-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符合規定的扶養親屬:每人 9.7萬元
- 年滿70歲的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每人 14.55萬元
- 標準扣除額:
- 個人:13.1萬元
- 夫妻合併申報:26.2萬元
- 列舉扣除額: 包含醫藥費、捐贈、保險費、房貸利息等多項,可擇優申報。
- 特別扣除額: 如財產交易損失、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長期照顧、房屋租金支出等,依規定條件減除。

哪些親屬符合扶養條件?
申報扶養親屬前,務必確認彼此的身分關係是否符合規定:
- 直系尊親屬(祖父母、父母):
- 年滿60歲:直接列報
- 未滿60歲:須符合「無謀生能力」的條件
- 子女:
- 未滿18歲:直接列報
- 年滿18歲:須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 同胞兄弟姊妹:
- 未滿18歲:直接列報
- 年滿18歲:須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 其他親屬或家屬(伯、舅、姪、甥、孫等):
- 未滿18歲:須同居一家、永久共同生活且具家長家屬關係,並互負扶養義務且有實際扶養事實。
- 年滿18歲: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須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搞懂「無謀生能力」!報扶養更精準
符合下列任一條件者,即視為無謀生能力:
- 因身體、精神、智能障礙或重大疾病就醫,無法自謀生活或工作,並持有醫院證明。
- 符合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規定,且無法自謀生活或工作。
- 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
- 未滿60歲的直系尊親屬,符合下列任一條件:
- 當年度所得額未超過113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21萬元。
-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 為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病人。
2025扶養親屬申報流程教學
確認符合扶養條件後,即可透過手機或電腦進行申報:
步驟1:填寫扶養親屬資料
- 電腦報稅: 於申報系統的「扶養親屬」頁面新增資料,填寫親屬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等資訊。
- 手機報稅: 點選「新增扶養親屬資料」,輸入相關資訊後新增。

步驟2:驗證親屬身份
- 電腦線上報稅(6種驗證方式): 行動電話認證、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行動自然人憑證、已註冊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
- 手機報稅(3種驗證方式): 行動電話認證、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行動自然人憑證。

完成身分驗證後,系統將自動帶入扶養親屬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若您的受扶養親屬確實沒有任何所得,則僅需填寫基本資料,免稅額將自動計入。如有符合特別扣除額的項目(如身心障礙、長期照顧等),則需自行新增並檢附相關證明文件。
注意!去年報扶養,今年系統可能不會直接顯示
財政部提醒,考量到實務上常見親屬間協議輪流扶養的情況,若您扶養的是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姊妹,必須連續兩年由同一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申報扶養,第三年系統才會自動帶入相關資料,免去您再次新增的步驟。
2025所得稅常見問題FAQs
延伸閱讀
夫妻報稅全攻略!新婚、離婚、分居申報規則大不同,專家提醒一定要用「這方式」申報!
五月報稅季!報扶養是否真能節稅?專家揭密「扶養親屬報稅攻略」關鍵3步驟!
租屋族注意!2025租屋報稅大解析:有殼族5種情況下,租屋也能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