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特色地標「中山陸橋」俗稱舒淇橋,近日再傳可能面臨拆除命運,引爆基隆市民熱議。這座因影星舒淇而得名的天橋,究竟是多雨城市中的「行人福音」,還是影響市容的「礙眼之物」?在地人意見截然兩極,戰火一觸即發。
基隆舒淇橋拆不拆?
基隆中山人行陸橋(俗稱「舒淇橋」)的存廢問題,在「基隆人日常社團」中引起了上百則回應。有網友發文表示,這個基隆的特色地標「之後有可能會拆掉」,讓市民們紛紛表達看法。基隆市政府則對此回應:「待軌道建設確定後評估」,態度相對保留。

「拆個屁」VS「有夠醜」 陸橋存廢戰火爆發
對於這座陸橋的去留,基隆市民的意見極度分歧。
實用功能派:「拆個屁!多雨基隆的行人福音」
支持保留的聲音大多強調其實用性,認為在多雨的基隆,陸橋的遮蔽功能非常重要。有網友直言:「拆個屁,有人行路橋,對常下雨的基隆來講根本是福音。減少行人撐傘壓縮到走馬路的意外風險,對人對車都是好事。」


此外,多位市民強調這是基隆的共同回憶:「基隆的回憶地點愈來愈少了,幾乎快沒了,拜託別拆好嗎?」「有遮雨棚,很棒!不要拆!」「希望能夠保持下去」等呼聲不斷。
市容批評派:「有夠醜!時代進步不該守舊」
但反對者則批評得不留情面:「有夠醜」、「看起來很醜,滿滿塑膠感」、「髒髒臭臭」。甚至有住在附近的居民直言:「我就住下面中山一路,從小念太平國小長大,到現在40幾歲,你們這些人都不是住這邊的,建議趕緊拆,說了20年也沒拆,醜死了。」

影星加持成打卡熱點 「舒淇橋」名稱由來曝光
有網友好奇「舒淇橋」這個特殊名稱的由來。雖然討論區中沒有確切答案,但從留言推測,這個名稱應與影視作品相關。
有網友提到,國際大導楊德昌的經典電影《一一》曾在此取景,公視台語劇《苦力》也曾在此拍攝。這座橋因電影加持,成為影迷朝聖的打卡熱點。
有市民建議:「既然有電影加持,除了在地人行走實用功能外,何不想辦法讓它成為觀光打卡景點呢?」也有人提議:「外觀油漆顏色能否改成彩色彩虹橋,不就不一樣的觀景(如正濱彩色屋)?」希望透過改造來兼顧實用與美學。

「說拆20年都沒拆」 最新狀況揭露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在地網友表示,這座陸橋的拆遷計畫已經喊了許久。「說要拆都不知道幾年了」、「講幾年了,都沒拆」、「說要拆說了十幾年了」。
一名網友還分享聯合新聞網的報導,標題為「影/舒淇橋回來了!基隆中山陸橋整修後明亮遊客重回味」,顯示此橋曾經過整修,目前狀況已有所改善。
針對拆橋後的行人替代方案,有市民提出質疑:「拆了行人要繞好幾大圈」、「拆了之後,民眾走哪裡?走在馬路上和汽機車混在一起嗎?」也有人指出「它是不得不走的一段陸橋,那下面沒有騎樓、人行道可以走」,強調其交通疏導的必要性。

中山陸橋功能性成爭議焦點 「實用」VS「礙觀瞻」
支持保留陸橋的聲音多強調其功能性,特別是在交通和遮雨方面:「從公園街通往安樂區直接到安樂市場,都有遮風避雨、遮陽的功能,真的很棒。」
但反對者則多從景觀角度出發,認為陸橋破壞市容:「有些舊的設計的東西,需要更新會更帶動城市發展!」「應該要翻新,時代不斷的進步不應該守舊不進!」
從市民的熱烈討論可見,基隆人對這座陸橋感情複雜,既有生活實用的考量,也有城市美學的爭議,更牽涉到在地記憶與城市發展的衝突。目前市府尚未給出明確拆除時間表,「舒淇橋」的命運仍有待市府進一步評估。
舒淇橋常見問題FAQs
基隆「舒淇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與影星舒淇有何關係?
雖然沒有官方說法,但多數推測與影視作品在此取景有關。包括國際大導楊德昌的經典電影《一一》和公視台語劇《苦力》都曾在此拍攝,因而成為影迷朝聖的打卡熱點,並有了這個特殊名稱。
基隆市民對於保留與拆除陸橋,最主要的爭議點是什麼?
爭議點主要圍繞在「實用功能」與「城市美學」的衝突。支持保留者強調陸橋在多雨基隆的遮雨、行人安全、交通疏導等實用功能,並視其為在地回憶。反對拆除者則批評陸橋「有夠醜」、滿滿塑膠感,認為它破壞市容,且不符合城市更新與發展的趨勢。
延伸閱讀
基隆「舒淇橋」時隔24年重登國際舞台!舒淇自編自導《女孩》橫掃三大影展成焦點
基隆中山橋上曾有繁華夜市!不只有美食還有弄蛇人、打拳賣膏藥等表演,連許不了也擺過攤
民國57年建造!隱身於高架橋下的基隆大德橋,網友表示:讀過成功國小的都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