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感冒不可輕忽!藝人「大S」徐熙媛,過年期間全家到日本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再次敲響警鐘。究竟流感是什麼?流感和感冒有何不同?預防流感可以怎麼做?確診流感後又該怎麼辦?了解流感的傳染途徑與潛伏期是預防的關鍵,基隆海嗨整理以下相關資訊,幫助大家並及早採取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流感防護引發關注
國內流感疫情升溫並處流行期,近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點,且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也在上升。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急劇上升。鄰近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的流感疫情已達高點,並逐漸下降,僅香港的疫情仍在上升中。至於歐美地區,流感疫情也處於高點,並持續攀升。
流感 vs 感冒:你分得清楚嗎?
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而流感則由流感病毒感染。一般來說,流感的症狀比感冒更為嚴重,常伴隨全身無力、頭痛、發燒,且發作較為突然。如果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流感,及時就醫快篩。
項目 | 流感 | 一般感冒 |
---|---|---|
致病原 | 流感病毒 | 大約有200多種病毒可引起,常見的有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
影響範圍 | 全身性 | 呼吸道局部症狀為主 |
發病速度 | 突發性 | 突發/漸進性 |
主要臨床症狀 | 發燒、咳嗽、肌肉痠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 | 喉嚨痛、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
發燒 | 高燒3-4天 | 少發燒,僅體溫些微升高 |
病情 | 嚴重、無法工作/上課 | 較輕微 |
病程 | 約1-2週 | 約2-5天 |
併發症 | 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神經症狀(雷氏症候群)等 | 少見(中耳炎或肺炎) |
傳染性 | 高傳染性 | 傳染性不一 |
- 流感: 症狀較重,常伴隨全身性不適,傳染性強,併發症風險高,病程約1-2週。
- 感冒: 症狀較輕,主要為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病程約2-5天。
流感傳染力強,潛伏期長達4天!
流感主要透過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尤其在密閉空間內,病毒更容易蔓延。此外,若接觸到病患口水、鼻涕等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也可能感染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佩戴口罩,或用手帕、衣袖捂住口鼻,並保持勤洗手,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流感的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約為1至4天,平均約2天。流感的傳染期因人而異,成人一般在發病前1至2天,及症狀出現後的3至5天都具傳染性。幼兒的傳染期可達7至10天,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則可能傳染數週或數月。
如何預防流感?
- 接種流感疫苗: 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每年接種一次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 勤洗手: 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搓洗雙手,是阻斷病毒傳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 戴口罩: 在人潮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戴上口罩可有效阻擋飛沫傳染。
- 保持社交距離: 避免與生病的人近距離接觸,減少感染機會。
-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 增強身體免疫力,對抗病毒。
確診流感怎麼辦?
- 儘速就醫:一旦確診流感,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治療。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於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 居家休養:避免外出,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如果必須外出,請務必戴上口罩,這樣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減少他人的風險。適當的休息能幫助身體恢復,減少疾病惡化的機會。
- 多喝水:流感期間,身體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這不僅有助於緩解喉嚨痛等不適,還能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減少脫水的風險。
- 遵照醫囑服藥:若醫生開立抗病毒藥物,應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在流感症狀出現的48小時內服用效果最佳,有助於減少症狀的持續時間和減輕病情。

4大高風險族群請注意!
- 65歲以上長者: 免疫力較弱,容易併發重症。
- 嬰幼兒: 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 孕婦: 懷孕期間免疫力下降。
- 慢性病患者: 如心臟病、肺病、糖尿病等。
提醒大家,近日參加新年春酒聚會時,記得加強保暖並留意自身健康狀況。隨著流感進入高峰期,為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及死亡風險,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應接種流感疫苗,以提前獲得保護。
大家可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疾管署的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APP或1922防疫專線,查詢附近的合約院所,再致電確認預約,這樣能確保順利接種並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延伸閱讀
基隆小兒科診所推薦|盤點逾10家在地家長推薦的小兒科診所,家中孩子生病別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