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隆,夢想不必遠行,家鄉就能成為學子實現抱負的起點。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從3月26日起,透過「基隆Podcast」頻道,每週推出一集「大基隆留才-在地就學」系列節目。以輕鬆的對談方式,讓在地學生分享選擇基隆就學的優勢與收穫。節目持續播到5月21日,無論是正站在升學路口的國三生,還是關心孩子未來的家長,都很適合收聽,一起了解基隆的教育環境。
在地就學的真實故事:從徬徨到篤定
通勤時間的取捨:效率決定未來
基隆高中二年級的蘇庭以和基隆女中三年級的王妤禎,兩位學生以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在地就學不僅省時省力,更能為夢想鋪路。

蘇庭以國中會考拿下35.8的高分(滿分36),原本有機會進入北一女中,但她發現從安樂區通勤到台北單程就要1.5小時,來回超過3小時。試了一週,她坦言:「早上6點起床,精神不佳,根本沒法在車上讀書,這種經驗太糟,3年不可能撐下去。」最後,她選擇基隆高中,媽媽開車10分鐘就到校,輕鬆的上學路讓她有更多時間專注學習。

王妤禎則以20.8的會考成績申請到台北名校,但她認為:「沒考上前三志願,花大把時間通勤不值得。」選擇基隆女中後,她發現這裡的資源和機會超乎想像,讓她對在地就學信心滿滿。
基隆的優勢:機會多、資源足
繁星計畫
在基隆就學有什麼好處?選擇在地就學後,兩位同學都驚喜地發現,基隆的教育環境其實藏著滿滿的寶藏。王妤禎提到「繁星計畫」這個升學管道,只要校內排名前50%,就有機會直攻頂尖大學。她說:「繁星很看重學校成績,每一科都要維持好。我想讀法律,公民科是我的強項,這就可能讓我勝過其他競爭者。」

多元活動點燃熱情
蘇庭以也計畫透過繁星進入頂大,她認為基隆高中給了她更多展現自我的舞台:「這裡有校賽、市賽、全國賽,讓我累積經驗。如果去了北一女,可能競爭太激烈,機會沒這麼多。但在基隆,我參加國語文競賽、作文比賽,成績亮眼,甚至有機會進軍市賽。」
除了比賽,基隆的學校活動也豐富多元。王妤禎在基女百年校慶時,採訪過盧秀芳主播、嚴藝文導演等校友,她笑說:「這種機會很特別,我很樂於挑戰。」蘇庭以則在基中數理實驗班設計了一個「愛的轉圈圈」實驗,用電池和極線做出創意演示,還計畫帶到國中分享。她說:「從發想到完成都靠自己,很有成就感。」
敬業的老師,學生的堅強後盾
基隆的老師也是學生們的強大後盾。王妤禎坦言數學曾是她的弱項,但老師不厭其煩地複習指導,甚至晚上8、9點回訊息,讓她在學測拿下好成績。蘇庭以也從哥哥的經驗得到啟發,他透過繁星進入政大資管系。她感慨:「北一女曾是我的夢想,但現在覺得大學更重要。高中是跳板,在基隆能省下通勤時間,還能透過繁星提早確定學系,留下半年做自己想做的事。」

基隆Podcast發聲:讓在地價值被聽見
「基隆Podcast」透過這些真實故事,讓大家聽見在地就學的珍貴價值。主持人余治明指出,基隆的學校注重用心教學和多元活動,而市長謝國樑推出的「柏克萊課程」更讓孩子們在家鄉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這些學子的分享見證了在地就學的雙重優勢,既能省下每日通勤的時間與精力,又能透過「繁星計畫」等管道,為理想大學之路開闢捷徑。「基隆Podcast」每週一集的系列節目,將持續至5月21日,邀請更多學子分享他們的選擇與收穫。無論您是站在升學十字路口的學生,還是關心孩子未來的家長,都歡迎收聽「基隆Podcast」,聆聽這些在地成長的動人故事,一起重新發現基隆教育的無限可能。
基隆在地就學常見問題FAQs
基隆在地就學的優勢是什麼?
省下通勤時間,有更多時間專注學習;透過「繁星計畫」等管道,增加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學校提供豐富的競賽和活動,讓學生展現自我。
基隆Podcast系列節目在哪裡可以收聽?
透過「基隆Podcast」頻道,每週推出一集「大基隆留才-在地就學」系列節目。
基隆的老師如何幫助學生?
基隆的老師敬業且貼心,提供學生強大的後盾,即使在課後也願意花時間解答學生的疑問。
延伸閱讀
放棄北一女選擇在地就學!基隆二信高中學生學測59級分,創造升學新優勢
基隆幼兒園|基隆市7區公私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幼兒園名單,育兒津貼與就學補助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