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透抽傻傻分不清楚?魷魚、透抽、花枝、軟絲這類海鮮,名字聽起來再熟悉不過,卻總讓人搞混。它們長得有點像,但其實各有特色,外型、口感到料理方式都不相同。這些海中美味都屬於「頭足綱」軟體動物,因頭部和足部特別發達而得名,下分烏賊目、管魷目和章魚目。除了八腳的章魚外,它們大多有十隻腳。想在市場上輕鬆認出它們、挑到最新鮮的貨?跟著基隆海嗨編輯室的整理,一起來認識這些頭足類家族。

魷魚透抽怎麼分?頭足類海鮮家族大解析
章魚:八腳的獨行俠
在我們常吃的頭足類海鮮中,章魚最容易認出來,因為它只有八隻腳!頭部圓圓的,身體柔軟沒內殼,肉質Q彈有嚼勁,是許多海鮮愛好者的心頭好。

透抽(鎖管/小卷/中卷)
透抽的正式名稱是「台灣鎖管」,而小卷、中卷其實是它的不同階段。小時候(15公分以下)叫小卷,長大一點(15-20公分)是中卷,完全成熟(20-40公分以上)就變成透抽。它的身體細長像管子,頂端鰭呈菱形,佔體長一半以上,眼睛還有層透明覆膜。特別的是,透抽愛吞食獵物,處理時常能在肚子裡找到完整的殘骸,口感軟嫩,很受歡迎。

魷魚:三角帽大塊頭
魷魚又叫槍烏賊,是常見頭足類裡體型最大的,市場上的通常有30-60公分,深海巨魷甚至能長到20公尺!它的鰭像三角形的小帽子,只佔體長1/3,眼睛沒覆膜,肉質厚實有彈性,吃起來略硬帶脆。新鮮魷魚和魷魚乾都是過年餐桌上的常客。

軟絲:圓胖的珍貴美味
軟絲體型圓胖,鰭寬且幾乎跟身體一樣長,常被誤認成花枝。但它屬於管魷目,沒有硬內殼,體表也沒花紋。軟絲口感細嫩,因為產量少、繁殖不易,價格比其他頭足類高,是海鮮中的「貴族」。

花枝(烏賊/墨魚):墨汁界的霸主
花枝就是我們熟知的烏賊或墨魚,屬於烏賊目。它的體型也是圓胖,鰭像裙襬圍著身體,表皮有明顯花紋,肉質肥厚。最大的特點是體內有個硬硬的石灰質內殼,裡面有小氣室能調節浮力。花枝的墨囊特別大,墨汁多,市面上的墨魚料理大多來自它的貢獻。因為肉厚不易入味,料理前通常會切片或切花。

簡單分辨小撇步
想快速認出這些頭足類海鮮,可以從體型和鰭形下手:
- 體型大小:魷魚 > 透抽 > 花枝 > 軟絲 > 小卷。
- 鰭形狀:魷魚是三角形(約1/3體長)、透抽是菱形(超過一半體長)、軟絲和花枝的鰭幾乎等長(軟絲較寬、花枝像裙襬)。
- 內殼:花枝有硬殼,軟絲和透抽是透明軟骨,魷魚也有類似軟質內骨。

挑新鮮貨的三大招
頭足類海鮮不只美味,還富含蛋白質、EPA、DHA、維生素A、B12、E和牛磺酸,低脂低熱量,是營養滿分的食材。雖然每100克含200-350毫克膽固醇,但大多在內臟,避開內臟就能安心吃。
挑選時記住這三招:
- 看眼睛:新鮮的眼睛清澈透亮,若白濁或霧霧的,可能不新鮮或曾冷凍。
- 摸表皮:新鮮的表皮完整有黏液,按下去有彈性。若破損或發白就先謝謝再見。
- 查內殼:有內殼的種類(如花枝)要檢查內殼是否完整,外露或斷裂的可能不新鮮。活體還能摸摸觸腕,有吸力代表活力十足。
延伸閱讀
為何沒有基隆海鮮吃到飽?在地人揭密3大關鍵:新鮮比數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