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季節到了,基隆的國三學生和家長們是否也陷入兩難:該留在基隆就學,還是到台北追求更多資源?《基隆Podcast》最新一集邀請八斗高中家長會長俞曉琳與二信高中校長林立,分享在地就學的優勢。林立校長表示,基隆學生能爭取到更多代表學校參與全國性比賽的機會,累積豐富的學習歷程,更有助於在升學制度中脫穎而出,走上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想知道留在基隆讀書有什麼好處?快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基隆讀書:在地就學好處多
通勤太辛苦,在地就學更幸福
俞曉琳會長有超過30年的通勤經驗,對通勤生活的辛苦深有感觸。她提到,到台北一趟來回需時1.5到2小時,早晨總是得天未亮就起床準備出門。她語重心長地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一樣,在公車上昏昏欲睡,精神不濟地走進校園。所以從不考慮讓孩子到台北就學。」

留在基隆不僅能多睡一會,還能讓家庭關係更緊密。國高中階段是孩子建立家鄉認同的關鍵期,放學後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聊聊天,不只增進親子感情,也讓孩子更愛基隆。俞會長說:「如果孩子留在家鄉,不僅家庭關係更緊密,也會對家鄉產生更多認同感。」
基隆學生競爭優勢大,全國比賽更容易出線
林立校長從升學角度分析,基隆學生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以113年資訊學科能力競賽全國賽為例,台北僅有建中、成功高中與延平高中能參賽,像北一女、中山女中、師大附中等名校都無緣出線。反觀基隆二信高中,雖然學生僅百餘人,卻能直接與建中同場競技!
為什麼會這樣?林校長解釋,這和制度有關。他提到:「師大附中學生會考成績至少PR98,是全國前2%的菁英,為何無法參賽?」

他進一步說明,要參加全國賽,須先在校內競爭取得代表權。以師大附中為例,單屆學生高達800餘人,三屆加總約2,500人,取得代表權後還需通過台北市分區複賽,對手包括建中、北一女等名校,機會微乎其微。林校長直言:「太多寶貴的競爭型資源,都是這樣層層篩選出來的。在台北,你有多少出線的機會?」
在地學習資源豐富,認識家鄉更添亮點
基隆學生不僅競爭機會多,還能善用在地資源豐富學習歷程。例如,八斗高中的學生透過實地走訪八斗子咾咕厝,訪談居民與青年創業故事,並用手繪繪本或軟體創作成果,展現對地方文化的理解。俞會長表示:「每個學生作品所涵蓋的歷程內容,與到台北讀書三年的孩子相比,相信是更為豐富的。」
基隆市政府加碼支持,升學更順遂
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精緻化教學,從113年起將高中每班人數從35人調整為30人,讓老師更細心照顧學生。透過「繁星推薦」管道,基隆學生進入理想大學的機會大幅提升。
此外,學習歷程方面,推出多項特色課程,例如:
- 國際AI課程:與美國柏克萊大學合作,接軌全球科技潮流。
- 藍海拾貝課程:與海洋大學合作,探索海洋文化。
- 大學微課程:與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合作,提前體驗大學學習。
在地高中也提供獨特校訂課程,如八斗高中的「桌遊設計」、暖暖高中的「海洋文史與休閒」、中山高中的「基隆藏寶圖」、安樂高中的「蚵殼港踏查」,讓學生在認識家鄉的過程中創作出獨特成果。

選擇基隆,給孩子更好未來
主持人余治明總結,基隆擁有優質的教育環境、獨特的在地資源和升學優勢。留在基隆讀書,孩子能享有輕鬆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成長經歷和緊密的家庭關係。基隆的在地學習資源與特色課程,更讓孩子在認識家鄉的同時,打造亮眼的學習歷程。升學不一定要去台北,留在基隆一樣能走出一條成功路!
基隆在地就學讀書常見問題FAQs
許多家長認為台北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留在基隆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升學發展?
林立校長指出,基隆學生在爭取全國性競賽機會上反而更有優勢,能累積更豐富的學習歷程。此外,基隆在地高中也積極發展特色課程,並與大學合作開設微課程,加上市政府對在地教育的支持,提供多元且精緻的學習資源,不見得會輸給台北。
通勤對孩子來說真的有那麼大的影響嗎?
俞曉琳會長以自身超過30年的通勤經驗為例,強調通勤不僅耗時費力,更會影響孩子的精神與學習狀態。留在基隆就讀,能讓孩子有更充足的睡眠,並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在學習與家庭生活上,對身心發展都有正面的影響。
基隆在地的學習資源具體有哪些特色?對孩子的學習歷程有什麼幫助?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文化與自然資源,例如八斗子的漁村文化、海洋大學的學術資源等。在地高中會結合這些資源開設特色課程,如八斗高中的咾咕厝研究、海洋大學合作的藍海拾貝課程等,讓學生在認識家鄉的過程中,發展出獨特的學習經驗與成果,這會讓他們的學習歷程更加豐富且具個人特色。
延伸閱讀
基隆學子繁星放榜超亮眼!在地就學逆襲台大法律、日本留學,老師1句「你可以」成關鍵
基隆在地就學勝算高?校長揭秘:外縣市競爭激烈,暖暖安樂課程助夢想加速
35.8高分生棄北一女!省3小時通勤,學霸現身說法:在地就學+繁星計畫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