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大盤進入盤整期,但「黑馬」卻在此時殺出!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揭露,今年首季全台買賣契約平均總價微幅下修1.6%,顯示央行祭出信用管制後市場已明顯降溫。然而,在普遍熄火的房市中,基隆市卻異軍突起,近一年平均總價從623.5萬元狂飆至757.8萬元,驚人的漲幅高達21.5%,一舉海放其他縣市,成為全台房市最「狂」的冠軍。
與漲幅排名第2的桃園市(4.9%)及第3的嘉義縣(4.8%)相比,基隆的飆漲幅度幾乎是其他縣市的4倍,表現獨領風騷。
台灣房市黑馬大解密:基隆房價飆漲21.5%奪冠
首購族淚奔!專家點名基隆成「北台最後的房價窪地」
為何基隆房市能逆勢上漲?關鍵在於其「甜蜜的房價負擔」。財經專家游庭皓在其「財經皓角」臉書專頁分析,基隆已是全台房貸負擔率最低的縣市,僅有27%,遠低於全國平均的44.5%,完全符合內政部定義的「合理負擔」範圍(低於三成)。

相較於台北市高達70.69%的房貸負擔率,基隆成為大台北生活圈中「唯一」購屋壓力合理的地區,被視為是首購族和有預算考量者的「房價窪地」。
雙重利多加持:捷運、TPASS成房價助燃劑
基隆捷運與TPASS:交通升級帶來人潮與房價
這股房價漲勢並非空穴來風。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基隆市擁有「基隆捷運議題」等重磅利多因素加持,不僅磁吸雙北外溢人口,也讓新案開價更有底氣。
近年來,基隆、桃園等北北基桃生活圈的衛星城市,因房價基期相對較低,加上TPASS通勤月票上路,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有效吸引了大量「用時間換取房價」的雙北外溢客群。
預售屋單價「坐4望5」年增35%
根據實價登錄最新資料,基隆市2024年平均預售市場成交單價約來到42.8萬元,與2023年相比,年增幅竟高達35%,漲幅速度堪稱全台第一。
10萬通勤族撐起房市!在地人「反串」留言:別再來買房了
在基隆36.3萬市民中,約有10萬人是往返雙北的通勤族,高達四分之一的人口仰賴與台北的緊密連結,也讓「基隆捷運」成了剛性需求。有民眾建議,基隆其實很適合仿照日本的TX筑波快線,蓋一條直通南港的「基隆快線」,徹底解決交通痛點。

然而,隨著房價不斷飆升,在地民眾的心情卻相當複雜。雖然城市建設利多,但眼見居住成本迅速攀升,不少網友在游庭皓的「財經皓角」臉書貼文底下留言,紛紛「反串」或表達擔憂:
- 「房子不是用送的,我們可是不要哦!大家別再來基隆買房了,這邊天氣很差、食物很難吃,都是單行道你們會迷路別來啦!」
- 「幾十年來每當基隆起漲就是北風北了,擔心這波漲勢只是曇花一現,最終苦到在地人。」
甜蜜負擔恐不保?基隆房市面臨「雙面刃」挑戰
儘管基隆房市漲幅亮眼,但從網友「老、貧、窮的人多」的擔憂中,也反映出當地社會經濟結構可能面臨的挑戰。
隨著基隆捷運計畫的推進,以及台北房價持續高企,基隆的相對價格優勢仍是強力磁吸購屋客的關鍵。

不過,若房價漲幅持續獨步全台,這份「27%的甜蜜負擔」恐將逐漸消失。購屋者在享受交通利多和相對低價的同時,也需審慎評估房價持續飆升可能帶來的居住壓力。
基隆房市常見問題FAQs
基隆房市為何能在全台房市降溫時逆勢暴漲21.5%奪冠?
關鍵在於「低基期房價」與「重大交通利多」的疊加。基隆原本房價基期相對低,加上房貸負擔率僅27%為全台最輕,極具價格優勢。同時,基隆捷運議題發酵與TPASS通勤月票上路,大幅改善交通便利性,成功磁吸大量被雙北高房價擠壓出來的外溢客群,共同推升房價。
基隆僅27%的房貸負擔率,對於首購族有什麼實質的吸引力?
27%的房貸負擔率遠低於內政部定義的「合理負擔」標準(30%),意味著購屋壓力極輕。與台北市高達70%以上的負擔率相比,基隆成為大台北生活圈中唯一購屋壓力合理的區域。這對於預算有限的首購族來說,是減輕財務壓力和實現購屋夢想的最佳選擇。
房價暴漲對於基隆在地居民來說,是好消息還是隱憂?
房價上漲是「雙面刃」。好處是城市動能增加、建設利多兌現;隱憂則是居住成本迅速提高,可能導致原本的「27%甜蜜負擔」消失,使在地居民的居住壓力大增。因此,在地人表達了對房價持續飆升最終恐苦到本地人的擔憂。
延伸閱讀
PTT熱議「通勤台北,桃園基隆怎麼選?」通勤族「移」居指南,在地人建議:先租1年
價格vs.通勤!PTT網友掀基隆置產大戰,4字頭房價能否讓外地人忍受「等嘸車」?
基隆首購自備款250萬夠嗎?PTT房市小白求助文引熱議,網點破:指標案總價上看1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