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記者問相關,猝死前的症狀。
我提醒:即使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如果患者已感到「異常疲憊」,甚至無法完成普通日常活動,或完成活動後仍感到很累。
這些有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的猝死前兆之一,尤其是在寒冬,你們知道嗎?
猝死(Sudden Death)是一種突發性、不可預期的自然死亡,通常發生在症狀出現後的短時間內(如1小時內)。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PubMed的研究,猝死的主要原因多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尤其是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心肌梗塞便佔了猝死案例的75%至80%。
儘管猝死看似毫無預兆,但實際上,許多患者在「事發前數天甚至數週內,身體可能已經發出警訊」
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猝死前症狀,幫助你及早察覺並採取行動。
胸悶氣短別輕忽!冬季猝死,你該知道的事
猝死前的常見症狀
- 胸痛或胸悶
胸痛,是猝死前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表現。患者可能感到胸部有壓迫感、緊縮感,甚至疼痛會延伸至肩膀、手臂或下巴。
數據顯示,約有50%的猝死患者在事發前曾經歷胸痛,並且93%的患者在猝死前24小時內有症狀反覆發作。
- 呼吸困難或氣短
感到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可能是心臟無法有效供血的警訊。
這種症狀常「伴隨胸悶或疲勞」,尤其在活動後更為明顯。
![](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6B02.png)
- 極度疲勞或無力
即使沒有進行劇烈運動,患者可能感到「異常疲憊」,甚至無法完成日常活動。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的猝死前兆之一。
近日,華航董事長驟逝成為一典型案例。據報導,當他感到身體不適時,僅表示:「就是感覺體力不好,有點累」未料最終猝然離世。
- 心悸或心律不整
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律,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現。這種情況若未及時處理,可能易導致心臟驟停。
- 頭暈、眼前發黑或暈厥
這些症狀,可能是腦部供血不足的結果,尤其是高血壓或冠心病患者更需警惕。
- 盜汗或冷汗
無明顯原因的大量出汗,尤其是伴隨胸痛或胸悶,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信號。
- 消化不適或腹痛
有些患者可能出現類似胃部不適的症狀,如腹痛、噁心或嘔吐。這些症狀容易被誤認為腸胃問題,但實際上可能與心肌梗塞的心臟缺血有關。
- 睡眠問題
長期失眠、睡眠中被憋醒,或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可能增加夜間猝死的風險。
哪些人,需特別注意?
以下人群猝死風險較高,需特別留意上述症狀:
- 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
- 你一直抽菸、酗酒,或處於肥胖狀態
- 你壓力過大、經常熬夜或容易過度疲勞者
- 你家族內,有過猝死病史者
![](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6B01.png)
如何預防猝死?8大關鍵習慣
那麼,又要如何預防猝死?
1. 維持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
長期熬夜或睡眠不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顯示,每晚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心臟病風險增加40%。
建議每天保持7至8小時的高品質睡眠,並養成固定的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2. 健康飲食
- 均衡飲食
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堅果、橄欖油和魚類,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攝入,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高達40%。
- 低鹽、低脂、低糖
避免高鹽、高脂肪和高糖飲食,這些會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風險。
- 多喝水
保持身體水分充足,尤其在寒冷或高壓環境下,有助於穩定血液循環。
3. 適量運動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注意運動應量力而為,避免過度劇烈的活動,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群。
4. 戒煙限酒
抽菸和過量飲酒,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尼古丁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壓,而酒精則會加速心跳並損害心臟功能。
戒煙後,心血管健康會逐漸改善,並顯著降低猝死風險。
5.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血壓和膽固醇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病史、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特別重視檢查,並及早採取干預措施。
![](https://keelunghihi.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6B03.png)
6. 管理壓力與情緒
長期處於高壓或情緒波動劇烈的狀態,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律失常或血壓升高。
建議透過冥想、瑜伽、散步或與親友交流來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7. 避免過度勞累與極端環境
過度勞累或長時間暴露於極端環境(如寒冷或高溫)會增加心血管負擔,特別是在寒冷季節,血管收縮可能導致血壓急劇升高,容易猝死!
建議在寒冷天氣中注意保暖,避免突然的溫差變化。
8. 遠離不良習慣與危險行為
避免暴飲暴食、久坐不動、飯後立即運動或洗澡等行為,這些都可能增加心血管負擔。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依賴電子設備(如睡前滑手機),以減少對神經系統的刺激。
猝死雖然發生突然,但並非完全無跡可尋。了解並關注身體發出的警訊,能夠幫助你及時採取行動,降低猝死風險。
若你或身邊的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請不要忽視,立即尋求醫療幫助。健康從日常開始,讓我們一起守護生命!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授權轉載 原文刊自【冬天,小心這些症狀】
寒冬猝死常見問題FAQs
猝死真的毫無預兆嗎?
不一定!許多患者在 數天甚至數週內 已出現 胸痛、氣短、極度疲勞等警訊,只是未受重視。
猝死風險最高的族群是誰?
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壓工作者、熬夜過勞者、吸菸者,以及 有家族病史者 都需特別留意。
如何降低猝死風險?
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定期檢查、管理壓力,這些習慣能有效預防心血管問題。
延伸閱讀
天冷猝死風險增!避開7大NG習慣:喝酒取暖、泡澡超過10分鐘
大S流感併發肺炎猝逝!春節後流感疫情升溫,4大高風險族群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