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2030年台灣將推行全面雙語政策嗎?來自加拿大中部鄉村長大的Valerie,是這一波「區區有雙語學校」計畫中的「正濱國小」外籍教師,同時也是《兩位「遠」道而來的基隆媳婦,帶孩子們守護基隆海域:大海串聯了全世界》文中Ruby及Mariko的好友,三位國際的新基隆人,分別代表家長及外師的角度,共同來探討基隆這一波的雙語政策。
基隆外籍教師用心授課 正濱國小落實雙語政策
不只要教英文,還要教「充滿基隆在地特色」的英文
「雙語政策才剛推行不久,給出建言似乎還言之過早。」Valerie表示,但她認為學生除了在教室學習英文之外,還可以依據各校的校風及環境來做「因校制宜」,舉例來說,像基隆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是屬於在地基隆人的成長記憶,這些都可以把它運用在課堂上。「比如說帶孩子走到戶外,像是到基隆的山裡找螢火蟲、到海裡發現水母等等。」Valerie和正濱國小新任校長王佩蘭討論後,決議將地方特色融入到雙語教材中,把基隆的海洋生態融入教學,讓孩子們能使用英文來描繪自己生活常見的大海,也幫助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海洋、進而尊重海洋。
「基隆有得天獨厚的海域,無論是港灣文化、飲食文化、海洋文化,都有她獨特迷人的一面。」Valerie希望把這些帶給孩子,讓英文不只是「英文」,而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自然地用英文描繪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潛移默化中,也讓孩子們對家鄉產生認同感,對自己有信心,對家鄉有信心。
基隆孩子在地就學不是夢 提升教學品質是關鍵
過往在台北的磁吸效應下,許多學子們根深柢固地被灌輸著:國高中就要去台北念書,這樣以後才會有好學校可以念。而基隆市的放射狀地形,更加深了基隆人只熟悉「自己居住」的地方,較少跨區域探索,也許他們熟知所有到達台北的各種路線,但對於基隆卻相對陌生,「回基隆」彷彿只剩下「回家睡覺」的功能,忽略了我們基隆實際擁有美好的那一面。
對此,基隆市民政處長張淵翔也提出「在地就學」的概念,讓孩子們留在故鄉求學,省下通勤時間,盼政府未來可增設精英教育性質的高中職,讓優秀的學子能夠留在地方求學,也提升基隆就學的競爭力。
隔代教養 VS 雙語教育的挑戰
「就家長角度而言,以基隆來說,很多父母都是通勤上班,以至於隔代教養的問題也一一浮現。」Ruby補充道,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去補習、增進英語能力;以現實面來說,基隆的父母大多是需要通勤上班的,看接送孩子上下課就可以觀察到不少是由阿公阿嬤接手,這也就產生了新的課題:孩子在學校完成後的雙語教學,回家後還能持續嗎?這份責任當然不可能落在祖父母身上,但若要真正落實「雙語政策」,這些責任與壓力自然也就落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必須扛起更大的精神去提升孩子們的「雙語」能力。
正濱國小外籍教師把基隆的大海帶進英語教學課綱
但即使在這樣師資人力及制定教材都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下,Valerie依舊抱持著正面樂觀的態度面對,她在課堂上透過歌唱、跳舞等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消除開口說英文的緊張情緒。「她就像有魔力一般,即便英語程度不佳的小朋友看到她,也能自然而然地用英語和她打招呼。」Ruby笑說,Valerie來台9年把基隆當作真正的「家」看待,很難想像14歲才第一次看到大海的Valerie,對基隆這塊土地付出多大的熱忱與喜愛。
「雖然我在台灣去過很多的城市,每個地方都有他的美,但只有基隆讓我有了家的感受。」Valerie表示,來台9年期間只回去3次加拿大,只因這裡讓他有歸屬感,讓她產生了第二個故鄉的想法。「要我說只有一個家,那是不可能的,對我來說,我的家人就是我的家,而這裡同時也是我的家。」
熱愛基隆而扎根生活的「新基隆人」
離開從小生長環境的「家鄉」,只因熱愛某一座城市,甚至把它當作「家」,願意在那裡扎根生活,這樣披荊斬棘的勇氣並不多人擁有。無論是Ruby和Mariko用珍愛海洋的方式,表達對基隆的愛,或是來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師Valerie,透過「教育」來傳遞這份對基隆的喜愛,都讓我們了解到無私的可貴。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並不會憑空出現,但只要你我願意為了這座城市盡一份心力,就能讓基隆越來越好。
延伸閱讀
兩位「遠」道而來的基隆媳婦,帶孩子們守護基隆海域:大海串聯了全世界
雨都缺水成新常態?中正區議員張淵翔提「海綿城市」解方,腳下就是水庫!
基隆在地人帶路!解鎖11個網美IG打卡熱點:百年防空洞、基隆燈塔、八斗子看海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