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台灣正式迎來「寒露」節氣!這標誌著深秋正式報到,氣溫將明顯「有感」下降,早晚溫差拉大,地面的露水因低溫而接近凝結成霜。古語「一場秋雨一場寒」絕非戲言。專家提醒,這個時節身體需要全面啟動「抗寒」和「滋陰潤燥」模式,以最佳狀態迎接即將來臨的冬季。
什麼是寒露?
古人智慧揭露氣溫驟降秘密
根據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就是說,寒露時節氣溫驟降,晨間露水已帶有明顯寒意,準備凝結成霜。這代表秋季已進入尾聲,深秋氛圍濃厚,民眾必須隨時注意保暖。

寒露三候:大自然的時序變化
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每五天為一候:
- 一候鴻雁來賓:大雁為避寒而向南遷徙。
-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古人誤以為雀鳥在寒露時飛入大海變成蛤蜊,是觀察中的美麗錯覺。
- 三候菊有黃華:百花凋零,唯獨菊花在此時傲霜盛開,展現強韌的生命力。
寒露養生篇:飲食、保暖、穴道全指南
深秋養生,核心概念就是「滋陰潤燥」與「溫暖防寒」。
1. 食補:潤燥健脾是關鍵!必吃「白色」食物
俗話說「秋季進補」,但此時進補不宜過於油膩,應以清淡、滋潤、健脾的食物為主,才能對抗秋燥,避免上火。
🍽️ 推薦食物:潤肺健脾 | 💧 補充津液 | ❌ 飲食禁忌 |
百合、銀耳、雪梨、柿子 | 水、牛奶、豆漿、綠豆湯 | 辛辣、重鹹、油炸物 |
蓮藕、大棗、紅薯、菌菇類 | 避免冷飲、汽水、啤酒、涼茶 | 避免助火傷陰,加重乾燥 |
養生必喝:百合銀耳潤肺茶
這款茶飲具有滋陰潤肺、補氣養血的功效,特別適合緩解秋季的咽乾喉痛、乾咳無痰等「秋燥」症狀。
- 材料:百合30克、銀耳20克、枸杞10克、大棗20枚、冰糖適量。
- 作法:銀耳泡發去蒂煮開後,加入百合、大棗再煮,最後放入枸杞、冰糖溶解即可。
2. 保暖:謹記「寒露腳不露」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是最重要的節氣保健法。專家提醒,此時一定要穿上保暖棉襪與包鞋,避免足部受寒。由於氣溫驟降易導致血壓升高,中老年人尤需注意頭頸、腰腹保暖,外出建議採用「洋蔥式穿法」。

足浴養生秘訣
建議每晚睡前用40-45度溫熱水泡腳15-20分鐘。除了單純熱水,中醫建議搭配生薑、艾草、紅花等藥材。
市面上許多中藥材足浴包能有效驅散寒氣、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從腳底暖起來,有助於一夜好眠。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搭配溫熱水浸泡小腿,能達到全身溫暖的效果。
3. 作息與穴道保養:養陰舒肺氣
- 作息:宜「早睡早起」,早睡養陰、早起發陽。晨起應先在床上舒展四肢,緩慢起身,預防血壓突升。
- 穴道:首推按摩「列缺穴」(肺經絡穴)。每日早晚按摩10分鐘,有助於補養舒暢肺氣。
寒露習俗與禁忌提醒:秋蟹雖美但要注意
登高賞菊、飲菊花酒
寒露時節常與重陽節接近,古人有登高賞菊的習俗。菊花能清熱解毒、養肝明目。但現代人體質多偏虛寒,飲用菊花酒應適量,手腳冰冷、胃寒者可改以溫熱的桂圓紅棗茶代替。
【特別警告】秋蟹雖肥美,切記搭配薑茶!
「九月團臍,十月尖」正是秋蟹最肥美的時節,讓許多饕客食指大動。然而,螃蟹屬大寒之品,容易損耗脾胃陽氣,引發腹瀉或消化不良。
- 食用建議:體質虛寒、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多食,食用時務必搭配薑茶或黃酒驅寒解膩。
- 禁忌人群:女性生理期、孕婦及嚴重胃寒者應嚴格忌口,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寒露健康警示:心血管、呼吸道拉警報!
溫差變化大,有三類健康問題進入高峰期:
1. 心血管疾病
早晚溫差驟變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黏稠,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高峰期,中老年人需隨時監測血壓。
2. 呼吸道感染
乾燥空氣刺激呼吸道黏膜,加上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或讓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惡化。
3. 皮膚乾燥過敏
水分流失快,皮膚乾澀、脫屑、搔癢紅疹等季節性過敏情況會加劇。

2025寒露期間(10/8-10/23)生肖運勢解析
健康警示生肖(需特別留意)
屬虎、屬兔、屬馬、屬狗:抵抗力偏弱,易受風寒。建議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熬夜與過勞。
運勢轉旺生肖(把握衝刺機會)
屬牛、屬雞、屬蛇:精神飽滿,運勢轉佳。適合把握機會推進合作或計畫,展現實力。
寒露開運小秘訣
民俗專家建議,在家中或客廳的正西方位,用一個透明花瓶插上單數枝的香水百合,有助於增強家運、促進家庭和諧。
寒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節氣,它提醒我們,身體的調養必須順應自然的「收」與「藏」。從飲食的滋潤、保暖的到位,到作息的調整,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我們能否健康、平順地過渡到冬季。記得:對抗深秋的乾燥與寒冷,從腳底的溫暖和體內的滋潤開始!
寒露常見問題FAQs
寒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什麼?主要應該注意什麼?
寒露的養生核心是「滋陰潤燥」與「溫暖防寒」。飲食上要多吃滋潤、健脾的食物如百合、銀耳、雪梨,少碰辛辣油炸物以對抗秋燥;保暖上則要謹記「寒露腳不露」,尤其要加強足部、頭頸、腰腹的保暖,預防氣溫驟降引起的心血管問題。
為什麼寒露時節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有哪些實用的保暖方法?
腳底離心臟最遠,脂肪少,容易散失熱量,受寒後可能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引發感冒或風濕。因此要穿上保暖棉襪與包鞋,避免赤腳或穿涼鞋。建議每天睡前用40-45度熱水泡腳15-20分鐘,可搭配生薑或艾草,有助於驅寒、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全身溫暖的效果。
寒露期間,有哪些食物是大家愛吃但需要特別注意的?
寒露時節最受歡迎的當屬秋蟹,但螃蟹屬於大寒之品。體質虛寒、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多食,食用時務必搭配溫熱的薑茶或黃酒來驅寒解膩,以避免損耗脾胃陽氣,造成腹瀉或消化不良。女性生理期與孕婦也應嚴格忌口。
延伸閱讀
天冷猝死風險增!避開7大NG習慣:喝酒取暖、泡澡超過10分鐘
季節交替擔心「過敏三兄弟」找上門?中醫師列3點建議防範過敏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