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居不下,現代人買房只能在「小、舊、遠」中妥協,究竟哪個最容易放棄?一名網友在PTT「home-sale」版拋問:「看到這麼多人通勤超遠上班,最先妥協的是遠嗎?」他單程15分鐘,無法想像每天通勤超2小時,引來網友熱烈回應。
買房「小、舊、遠」3選1怎麼挑?
通勤遠最難忍?時間比什麼都貴
網友真心話:遠距離讓人崩潰
原PO直呼「來回2小時以上無法接受」,不少網友深有共鳴。「時間最貴,遠最不能妥協!」一位社畜自述996生活,通勤單趟55-70分鐘,靠Podcast打發時間,搬近公司後多睡3小時才救命。「住遠每天少睡1小時,60分鐘起跳比美國還遠!」有人吐槽。

數據派更補刀:「50%以上上班族無法接受通勤超30分鐘,台灣人沒長時間通勤習慣!」遠距離成了眾矢之的,但也有人反問:「省下的時間拿來滑手機,so what?」
空間小沒救?小孩家庭喊苦
小孩家庭VS單身族的兩樣情
「小」也被點名硬傷。「住不下就是住不下,空間怎麼妥協?」網友直言,「一家四口擠套房,孩子國中後怎麼住?」
有小孩的家庭更喊:「寧願接受老或遠,小絕不行!」但單身或不生族群卻說:「小最容易妥協,斷捨離就夠用,17坪雙北二房賣得嚇嚇叫!」
蛋黃區小宅熱銷也印證這點,「犧牲空間換好地點,多數人都選小!」空間妥協因人而異,成了熱議焦點。

舊房能救?裝潢與貸款成關鍵
老宅的魅力與挑戰
「舊」被視為最可妥協選項。「老屋拉皮就改善,東西放得下又便宜!」網友推「中位數屋齡20-30年,老宅空間大、持有成本低,投資客和窮人都愛!」
但反方提醒:「小白首購怕老,貸款不確定性高,修繕要現金,一坪7-10萬水很深!」
有人補充:「新房貸八成、裝潢包進30年貸款,重劃區簡單多了。」舊房雖有潛力,但對新手來說「老+風險」不易吞下。

Location至上?蛋黃區信仰不倒
投資VS自住的拉鋸戰
「地點好一切沒問題!」回文喊「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蛋黃區舊小都能租出。蛋黃區雖穩,蛋白蛋殼的新房與空間誘惑也不少。
- 「漢神巨蛋小2房完勝茄萣透天!」
- 「買的是土地,怎麼操作都有人接手!」
- 「投資看地點,自住看價格,便宜治百病!」
- 「A10怎麼有人買?新北桃園漲幅還贏台北!」
錢才是王道?速度決定一切
預算和時機的隱藏影響
網友點出真相:速度與預算,成了妥協背後的隱藏王牌。
- 「最不能妥協的是錢,其他都是藉口!」
- 「小舊遠都行,只要賣得起就有解!」
- 「早點下手最重要,北環10年後通車,現在買是成長潛力!」
- 「用時間換空間,2字頭房價又大又新,早起避車潮就好!」

「小、舊、遠」就像買房的三道關卡,每個人能忍的點都不一樣。有人寧願每天多睡一小時,有人為了小孩硬扛空間,有人看準地點搏未來。不管你選哪個,錢和時機永遠是背後的大推手。PTT網友的熱議告訴我們,買房不是比誰條件最好,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妥協點。
買房「小、舊、遠」3選1常見問題FAQs
通勤時間多長才算合理?
根據PTT網友和數據,50%以上台灣上班族認為30分鐘是通勤上限,超過1小時容易影響生活品質,但也有人靠早起或Podcast適應。
小空間真的能住得下嗎?
單身或不生族覺得17坪夠用,斷捨離就好,但有小孩的家庭認為空間小是硬傷,尤其孩子長大後更難妥協。
買房時,地點、空間、屋齡哪個最重要?
這取決於個人需求。對於重視生活機能的購屋族來說,地點是首要考量;對於有小孩的家庭而言,空間則更為重要;而對於預算有限的購屋族來說,屋齡較高的房屋或許是較佳選擇。
延伸閱讀
基隆房市驚爆「危險名單」PTT網友點名6社區:山坡硬蓋、高價建案賣不掉還硬撐
傻不傻?基隆新大樓換新北公寓,PTT網友熱議:天氣勝負關鍵,還是車位卡關?
低首付吸買氣!基隆建案「美麗上城」躍升全台第9,投資客湧入在地人恐買不起家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