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嚴格的打炒房政策下,台灣房市持續降溫,交易量萎縮、房價漲幅趨緩。內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全台房市繼續「涼」下去,交易量連兩季下滑,房價漲幅也縮水。特別是基隆市,屋齡5年內新成屋空屋率高達35.34%,全台居冠,平均每三間新屋就有一間空著!但與此同時,基隆房貸負擔率低到30%以下,買房壓力全台最輕,堪稱首購族的福音。
基隆空屋率爆高
基隆房市兩極化:買房容易,賣房難
基隆房市呈現兩極化現象。一方面,購屋負擔極低,內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基隆房貸負擔率維持在30%以下,遠低於全國平均46.62%,對購屋者而言負擔輕盈。相較之下,六都中桃園(下降0.65%)、台北(下降0.61%)、高雄(下降0.07%)的負擔率也有所下降,但新北、台南、台中則略升。基隆的低房價與低貸款負擔,使其成為首購族理想選擇。

新成屋空屋率居冠:基隆房市的隱憂
然而,基隆房市另一面卻令人關注。2024年第二季全台待售新成屋達10.31萬宅,其中基隆新成屋(屋齡5年內)空屋率達35.34%,超越金門(35.18%)、高雄(29.04%)、台南(28.08%)及台北(27.18%),成為全國最高。這意味著,基隆每三間新成屋就有一間空置,這意味著,基隆新屋賣不出去,空置問題嚴重。
這一矛盾背後的原因包括:
- 供給過量:近年基隆新屋建案增加,但本地購屋需求未能跟上,導致庫存積壓。
- 區域經濟限制:基隆人口外流、就業機會相對有限,削弱房市吸引力。
- 政策影響:央行自2023年8月起實施不動產貸款總量管控及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投資需求銳減,基隆作為非核心都會區,交易更顯冷清。

全台房市趨勢:交易量萎縮,房價漲幅收斂
基隆的房市矛盾並非孤立現象,而是全台房市降溫的一部分。內政部指出,2024年第四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50.98,較前一季微漲0.86%,漲幅自2024年第二季高點(4.02%)顯著收斂。建物買賣登記量7.94萬戶,較前一季下降15.9%,連續兩季下滑;2025年第一季初估交易量僅6.3萬戶,季減22%、年減20%,顯示購屋者觀望情緒濃厚。

六都中,台南房價指數漲幅從2.48%降至0.25%,收斂最顯著;桃園(2.94%降至0.94%)、台中(2.11%降至0.50%)也明顯趨緩,僅台北與高雄相對穩定。全國房貸負擔率下降0.18%至46.62%,為2022年第四季以來首次下降,主要得益於家戶可支配所得增長0.87%(從94.74萬增至95.56萬),抵銷房價(微漲0.29%)與貸款利率(2.211%)的壓力。

基隆「買房輕鬆,房子賣不掉」的現象,反映了當前房市的三大趨勢:
- 購屋負擔減輕:全國房貸負擔率下降,基隆尤為突出,低房價吸引首購族進場,為自住需求提供機會。
- 空屋壓力上升:高空屋率顯示供給過剩,基隆尤甚,建商面臨庫存挑戰,房市短期內難見回溫。
- 政策主導市場:央行信用管制有效抑制投機,但也導致交易量萎縮,非核心區域如基隆受影響更深。
對有意在基隆置產的購屋者,當前是負擔較低的進場時機,但需審慎評估空屋問題與長期投資價值。未來,基隆房市能否翻轉,關鍵在於供需結構的重新平衡。
基隆空屋率常見問題FAQs
為什麼基隆的空屋率這麼高?
基隆空屋率高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近年新屋供給量增加,但本地購屋需求未能同步提升,導致庫存積壓;二是基隆區域經濟發展相對受限,人口外流、就業機會較少,削弱了房市吸引力;三是央行的房貸管制措施抑制了投資需求,對基隆這類非核心區域的影響更為顯著。
基隆的房市未來有機會好轉嗎?
基隆房市未來是否能好轉,取決於多個因素。如果政府能有效促進基隆的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回流,將有助於提升購屋需求。同時,若未來新屋供給量能得到控制,供需結構趨於平衡,基隆房市有望擺脫高空屋率的困境。然而,這需要時間和相關政策的配合。
延伸閱讀
基隆房價「開外掛」飆上7字頭?東方帝景大廈創下71.6萬一坪!
選基隆還是屏東?PTT網友問「30分鐘到台北vs天天好天氣」怎麼選才對?
傻不傻?基隆新大樓換新北公寓,PTT網友熱議:天氣勝負關鍵,還是車位卡關?